“李廣和張騫一路,李廣領四千騎兵為先鋒,張騫帶一萬騎跟在后面。然后張騫他迷路了難怪大家都懷疑衛青和霍去病自帶gs,在漢軍將軍中,不迷路的舅甥二人才是一股清流啊。如果說李廣總迷路,是魯莽有時連向導都不知道帶上,那不至于所有人都不知道帶向導吧”
“尤其是張騫,我琢磨著,再沒有人比張騫明白出關后,帶向導的重要性了。然沒想到最不可能迷路的張騫竟然迷路了,當然,張騫比李廣、公孫敖這些老六好多了,雖然走岔道了,但又找回來了。”
“霍去病等了公孫敖兩天,沒等到人,張騫雖然讓李廣等了一天,但好歹等到人了。不過他們本就是前后軍,原計劃匯合也有時間差,那么張騫走岔道,耽擱的時間預計是在一天以內吧但沒辦法戰場瞬息萬變,許多看似不大的誤差也會造成嚴重后果。”
“不過同為老六,博望侯這個老六還有的救,至少沒等李廣全軍覆沒才趕到,他在李廣與匈奴遭遇戰的第二天趕到了戰場。只是這把李廣有點慘,因后軍延誤,他獨自撞上了匈奴大部隊,被匈奴左賢王以四萬騎兵包圍了,敵軍十倍于漢軍。”
“然與當年領一萬騎兵,一天打光,自己被俘相比。這一戰李廣完全發揮出了一名老將的實力,自己負責穩定陣型,布圓形陣勢。派兒子李敢作為尖刀沖鋒,提升士氣。圓陣是古代野戰防御戰時陣形,比如項羽兵敗于垓下,僅剩28騎后就是布圓陣,可見這個陣法應該比較適合野外以少防多。”
“李廣部與左賢王部一直廝殺到第二日,張騫援軍追到,驚走了匈奴人。此時李廣部已戰死過半,箭基本用完。算上傷員,已經沒什么人能打了,因此漢軍并沒有追擊,而是選擇打掃戰場,救治傷員。”
“此戰李廣所部戰死過半,但殺敵也已過當,不過折算太嚴重,功過相抵,依舊沒能封侯。而張騫則因延誤戰機,判死,金贖為庶人。”
正帶著使團走在路上的張騫羞愧掩面,堂邑父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他。
“結合之前推測的情況,李廣此番面對的敵我差距應該是更大。然前番折損一萬騎兵沒聽到個響,此番李廣卻以四千騎兵撐到了第二天等來援兵。我想原因不外乎如下,比如前面說過李廣帶不了太多兵,帶四千比一萬更讓他得心應手。”
“古代將軍指揮士兵主要是用令旗、戰鼓等,甚至是靠吼,以上指揮方式都存在明顯弱點,就是有范圍限制。這種硬件條件下,如程不識那樣有指揮系統可以將軍令層層傳遞,以保證政令通達。”
“又比如霍去病,史書沒有記載他的軍紀,但有說他不與士兵同甘苦,指揮士兵依靠的是賞功罰過,即有功必然有賞,有過必然罰。從中推測霍去病的部隊必然也是軍紀嚴明,因為只有軍紀嚴明才能做到賞功罰過。”
“但我們前面說過了李廣領兵方式缺乏紀律,指揮系統松散。人少不需要中間的將校來傳遞命令,依靠令旗就可以很好的組織防御陣型。在不占據人數優勢時,恰當的防御陣型縮短戰線,就會讓對方無法鋪設開來,充分發揮人多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