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的簡單點,你有一打五的實力,對方卻來了十個人,這個時候你得想辦法,讓他們不能十個人一擁而上,比如找個背靠墻的位置又或者說找個狹窄的小巷,讓十個人不能同時擠到你面前,同一時間頂多四五個人和你打。當然在草原上不會有墻和小巷,但恰當的防御陣型會讓同袍戰友成為彼此可以依靠的墻。”
“但在人多時,李廣的指揮能力可能不足以組織起嚴密的防御陣型。松散的陣型很容易就會被敵軍沖開,陷入各自為戰,再被敵人個個擊破。這就是為什么李廣帶一萬人比帶四千騎兵,死的更快。”
“當然這其中也有許多其他因素,比如說士氣。龍城之戰前,漢軍畏懼匈奴,很容易未戰先怯。這種畏懼緊靠李廣個人勇武身先士卒很難徹底克服,而到了這里,漢軍對匈奴已經打了許多勝仗,士兵上可以從心理上俯視匈奴人。不僅不覺得匈奴人難以擊敗,甚至覺得一打多也不是問題。因此即便最初因敵人數目多而生怯,但在李廣父子鼓舞士氣后,也會跟著熱血上頭。”
“其次,前一回李廣與其他將軍是分兵,李廣和部下都知道他們沒有援兵。在這種情況下,一旦戰況不好,士兵的心態會崩的很快。韓信的背水一戰固然是古代經典戰役,但后面學韓信,不翻車的少之又少。”
韓信眉頭稍展,身為大漢三大戰神之一,對于天幕只說衛青和霍去病,韓信很有些失落。可這也沒辦法,誰讓天幕以女子為主題,圍繞她們身邊的人展開講解呢
眼下失落的韓信不知道之后也會聽到自己相關的內容,只那內容卻未必是他想聽。
“這次雖然敵我行事更嚴峻,但士兵的心態卻不同。因為他們有援兵,雖然不知道這個援兵何時到,但隨時可能抵達的援兵,會讓他們更有堅持下去的動力。堅持,或許只是堅持一時半刻,援兵就會趕到。”
“后人學淮陰侯韓信的背水一戰,多有翻車,概因韓信用此法的初衷是置之死地而后生,激起士兵對生的渴望。而后世很多人學翻車,概因他們沒有給士兵求生的渴望,反而讓他們陷入絕望,絕望下只能是困獸之斗。狂暴無序的力量不能持久,而有求生念頭的爆發才能狹路相逢勇者勝。”
“河西之戰,雖然有一些不完美之處,但依舊是一場沒有異議的大勝。而這場大勝也直接促成了一件讓漢武帝意外的驚喜,那就是受降匈奴渾邪王。關于衛青和霍去病的戰役,史書上書寫非常簡略,對于經過的描述非常少,大多只是記錄一下戰果。雖然都是干貨,但我們后世之人也不免遺憾沒有畫像和更多的語言記錄讓我們一睹兩千年的名將風采。”
“幸受降渾邪王有稍微詳細的描述,讓我們管中窺豹一睹少年將軍的絕世風采。清末曾有人作含五十幅精致人物畫譜的歷代名將畫譜,霍去病渡河受款與廉頗肉袒負荊、諸葛亮祁山伐魏等故事一同被繪入。”
“聽到這里大家大概很奇怪,為什么簡簡單單一個受降卻說展現出了霍去病的絕世風采呢”
“河西之戰后,伊稚斜單于因渾邪王對漢軍作戰多有敗績,想將渾邪王召到王庭殺之威懾其他匈奴貴族。然渾邪王卻提前得到了消息,于是就聯絡與他一樣打了敗仗的休屠王,兩部號稱十萬眾一起降漢。漢武帝受到消息,怕對方詐降,就讓霍去病帶一萬騎兵接應渾邪王并受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