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霍去病自己的食物吃不完也不分給別人,也不乏有人認為這是霍去病的自保之道。即衛氏顯赫,他不適合在軍中太得人心了。大將軍衛青就是與士兵同甘苦的,如果霍去病也是這個作風,所有士兵都愛重大將軍和大司馬,漢武帝還能繼續信任甥舅二人嗎”
“秦時,老將王翦帶六十萬大軍出征,當時這是始皇帝全部家當。為了讓秦始皇安心,王翦就不斷向皇帝索要錢財、田地等。而他這么做就是為了讓皇帝安心,委婉的告訴皇帝我所求的就是這些。”
“這就是王翦老將軍的小心機,或者說情商。而反面例子就是兵仙韓信,他竟然選在劉邦被困時和劉邦談條件。哈哈不愧是出名的沒情商。君主被困時,當然是先表忠心了。只要把先后順序換一下,先救主在求賞賜,雖然要的賞完全沒有王翦那么懂得分寸,但也要好一些。”
王翦聽著天幕的分析有些怨念,看破不說破,這說出來就有點怪怪的了。等他見了陛下,多尷尬啊
韓信啊這
韓信想了想還是覺得不服氣,為什么不能要賞賜啊,自己的功勞絕對值得封王啊
劉徹有些尷尬,他本來想說自己才不會猜忌衛青和霍去病,可再細想要是所有士兵都擁戴衛青和霍去病,他真的能放心嗎
天幕中那個皇帝因霍去病的死如此傷心,即便是他也無法否認,這份寵愛可能源自于霍去病不僅能打仗,且與士卒關系沒有那么密切。士卒愿意追隨霍去病出征,卻不是要追隨霍去病個人。
“我個人是覺得這個可能性是存在的,因為酒泉。傳說河西之戰時,霍去病為了鼓舞士氣,將御賜的酒倒入河中與士兵共飲,從此就有了酒泉這個流傳至今的地名。從這事可見他很了解人心,懂得如何去激勵將士。但即便是激勵將士,他也是用皇帝賞賜的名頭,而不是突出自己的身份去激勵士兵。”
“霍去病的很多行為看似張狂,但去分析前后你又會發現,他所有的張狂只是在世人眼中張狂,卻沒有一件踩到皇帝的雷點。包括上書請皇帝讓皇子就藩,從漢武帝的反應推測,也是君臣雙簧。”
“這個有氣敢任,似乎不將旁人放在眼里的少年將軍,其實心里有一桿自己的稱。他是切切實實的孤臣,只屬于漢武帝一個人的少年將軍。”
“霍去病死了,漢武帝還有衛青,那么他想要徹底征服匈奴的計劃為什么卻因霍去病的死徹底擱置呢我個人推測是衛青的身體已經不足以完成遠征。衛青是在霍去病過世后十一年病逝,但可能這中間的幾年,身體就不太康健了。”
“相較于讓衛青再次遠征,加速死亡,大將軍留在朝堂上更能震懾宵小。這個震懾可不是說說而已,淮南王劉安覬覦大位,想要謀反,就曾計劃刺殺了大將軍,勸降丞相公孫弘。因為劉安知道大將軍在,他起兵也不會成功,而大將軍不可能策反。”
“一個能勾連皇帝舅舅田蚡的藩王,卻知道衛青這個皇帝的小舅子撬不動,可見衛青在朝中的是什么樣的震懾作用。”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