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喜歡鉤弋夫人搞封建迷信以所謂神異謀進身,但也同情她無辜被殺。漢武帝的后妃,從陳后、衛后、到王夫人、李姬等,也多以憐憫為主。唯獨對李夫人憐惜不起來,原因就是她帶上桌的這三個爛人。強捧遭天譴,強捧李廣利這種外戚,尤其遭天譴。”
“然李夫人臨死前的謀劃可以說非常成功,漢武帝果然對其憐惜非常,以皇后之禮下葬了李夫人。請注意,此時的皇后和太子并沒有任何讓漢武帝不滿的地方,但在皇后在世的情況下,完全沒有顧忌皇后的臉面,就以皇后之禮下葬一個寵妃。”
“如果這個寵妃無子,也沒什么大問題。宋仁宗也曾在有正宮皇后的情況下以皇后之禮下葬張貴妃。當然了,皇帝追贈皇帝的,宋史并不承認,后世也依舊習慣稱呼其為張貴妃。但仁宗的曹皇后和張貴妃都沒有兒子,以皇后之禮追贈張貴妃,頂多是讓曹皇后臉上無光,對前朝沒有影響。”
“可同樣的事情,放在衛子夫和李夫人身上就不一樣了,衛子夫和李夫人都有兒子。衛霍在時,所有人都知道皇后和太子的位置不可動搖,可現在呢”
“霍去病走了十多年了,衛青也走了,只余下色衰愛弛的皇后,原本已經有人想要蠢蠢欲動要拉皇后和太子下馬了。在這樣的情況下,皇帝還寵愛起了劉髆這個幼子。且與其他三個妃生子完全不同的是,漢武帝親自為劉髆選了夏侯始昌作老師,并以夏侯始昌為太傅。”
“漢武帝劉徹是非常任性的君王,他做事很多時候都是一己好惡,不顧旁人死活的那種。不管是以皇后之禮安葬李夫人,為劉髆設太傅,大概率只是當時高興,而不是什么對太子不滿之類的原因。若真的厭惡太子喜歡劉髆,在太子死后劉髆生前的幾年,完全可以立劉髆。”
“可漢武帝猶猶豫豫最后也沒有立劉髆,可以看出他從未將劉髆列入太子人選考慮。確切地說,在太子死前,漢武帝根本沒有考慮過換儲君這個事情。然以皇后之禮下葬李夫人,專門為劉髆選太傅,即便漢武帝沒有廢太子的心思,也擋不住旁人要博從龍之功。毫無疑問,李氏集團以及他們的姻親和利益聯盟都心動,且開始行動了。”
“看到李氏外戚在巫蠱之禍中的作用,我就特別理解為什么呂后要殺劉如意。呂后殺掉了戚夫人母子,穩固了自己和兒子的地位,要不是劉盈過于軟弱,誰能說呂氏不能笑到最后”
“如同我曾經看過的哪個假設,如果你穿越成為衛太子,如何確保在你爹漢武帝老糊涂后不遭殃。封建王朝弒父肯定不行,于是我看到的一個答案是把其他弟弟殺掉,當獨生子。這個答案聽起來很血腥,卻是古代奪嫡政斗的成功秘訣。”
聽到此言,一些儒生都開始罵人,覺得天幕之言有違人倫。然如漢武帝等君王卻沒有覺得天幕說的事情有什么出格。大多數君王都希望兒子們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但當自己作為奪嫡當事人,他們會毫不猶豫除掉競爭者,確保自己的安全。
“如玄武門之變,唐太宗誅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兩支男丁,以確保不被反撲。事后,唐高祖卻也只能接受現實與唐太宗和解。同樣,若是當初太宗在東宮酒宴上中毒身亡,太子與李元吉誅殺秦王一脈子嗣,李淵同樣會原諒李建成和李元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