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于衛家把皇帝當恩主,皇帝給我什么,我接什么的作風,李廣利顯然更懂得上進。在得到這事上,對于博取更多的榮華富貴,李廣利的態度更功利,更積極。李廣利并不滿足做一個藩王的舅舅,他想要當皇帝的舅舅和曾經的田蚡一樣權傾朝野。”
“李廣利本身才能平庸,但在漢武帝的寵幸和縱容下,卻依舊早早生出了野心,并付諸行動。”
“征和三年,曾經顯貴的霍去病和衛青隨著他們的功績一起逐漸被塵封于歷史,或許只有他們的至親還記得他們,或許在戰場上打得艱難的老兵,亦或是曾經聽父祖說過漢軍輝煌的年輕人還記得追隨衛霍出征時的榮耀。”
“相較于戰場上越來越艱難的漢軍,匈奴已經開始淡忘衛霍留給他們的噩夢,大漢雙璧對匈奴人的威懾力日益稀薄。連續幾次對匈奴的作戰,漢軍沒有討到絲毫的便宜,甚至可說是慘敗。匈奴再次卷頭重來,頻繁入侵五原、酒泉,掠殺邊民。兩地守軍出戰節節失利,連領兵的都尉都戰死了。”
“于是,這年三月,武帝再次命李廣利率七萬人出五原擊匈奴,御史大夫商丘成率三萬余人出西河,重合侯莽通率四萬騎出酒泉千余里注1。哦不這會兒應該還是稱呼馬通。”
“李廣利出兵前,兒女親家劉屈氂親自為他踐行。臨行前,李廣利叮囑劉屈氂謀劃好舉薦昌邑王劉髆為太子的事情,希望在他回來前,劉屈氂已經把這件事辦妥了。李廣利許諾劉屈氂,只要昌邑王當了太子,日后榮華富貴享之不盡。兩人利益一致,劉屈氂自然是滿口應承,很有些此事包我身上的自信。”
劉徹聽到這里,輕哼了一聲,沒有帝王能忍受有人將他的皇位當做囊中之物。
“那么,李廣利為什么敢在踐行時,堂而皇之與丞相劉屈氂謀立昌邑王劉髆呢這就需要讓我們回到這場踐行宴的前兩年,征和元年和征和二年,那場讓大漢京都長安血流成河的巫蠱之禍了。”
天幕終于說到巫蠱之禍,大漢臣民都豎起了耳朵,想要看看得到先機后能否讓自己避開這場未來的災禍。
相較于漢武朝的君臣百姓,昭帝一朝的君臣百姓回想起曾經經歷過的血腥,依舊充滿了畏懼。即便是當時未知事的漢昭帝聽到這個詞也感覺到了冷意,他就是因這場禍事失去了生母。
“征和元年,曾經英明的雄主劉徹已邁入了暮年,開始變得體弱多病。武帝年輕時就熱衷于求長生,早期喜歡用方士。李少君、少翁、欒大、公孫卿等方士都因他而聲名鵲起,這些人憑借著高明的騙術朝登天子堂,卻沒有人真能帶給漢武帝所謂長生。”
“于是年邁的武帝又將巫蠱納入了選擇范圍,上有所好,下有所效。漢武帝迷信方士,許多人就舉薦方士謀取恩寵。如今皇帝開始青睞巫蠱,于是長安城又掀起了這樣養巫的風氣。后宮嬪妃、王公貴族都爭相豢養女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