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穣這個人很有趣,有人說他是忠臣,他不想害皇曾孫,所以故意和丙吉僵持了一夜才回去稟告,甚至有人懷疑郭穣與霍光有關,是霍光的人,所以和丙吉演了一場戲保全皇曾孫;也有人說他不是好人,回去后就趁機彈劾了丙吉。”
“不確定郭穣是如何上報,結果就是漢武帝沒有生氣。得了郭穣匯報,漢武帝才知道或者才記起牢里還有個皇曾孫,那個天子之氣所指是自己的曾孫,于是醒悟過來覺得這是上天安排而大赦天下,郡邸獄諸犯沒死的人都因禍得福得到了恩赦。”
“丙吉怕劉病已在獄中還有危險,趁著天下大赦,遞交文書想將皇曾孫送到京兆尹,但京兆尹不敢接收啊。丙吉沒辦法,只得繼續雇胡組、郭征卿撫養劉病已。期間他找到了掌管掖庭府藏的官吏少內嗇夫希望可以按皇曾孫的待遇供養劉病已。”
“少內嗇夫表示沒有詔令,自己是不能給皇曾孫這個待遇的。至于向皇帝請示天子之氣事件三天后,漢武帝駕崩了,繼位之人是皇曾孫那個只比他大三歲的小叔爺劉弗陵。于是,丙吉只能繼續拿自己的俸祿養皇曾孫。”
“聽到這里可能有人要問了,漢武帝又是建思子宮,又是建歸來望思之臺,怎么連一個曾孫都養不起劉病已出生在太子一脈罹難前夕,那時漢武帝已經因為時常生病不愿見兒子了。兒子都不愿意見,估計都沒留意到自己還有這么一個曾孫。”
“太子死后,大家或是處于保護亦或是其他原因也沒人敢特意向武帝提起皇曾孫,因此漢武帝大約確實不記得還有個曾孫關在獄中。要不然也不至于聽到天子之氣就要急哄哄下令誅殺所有犯人了。”
“晚年的君王忌憚成年兒孫不假,但也不至于忌憚小娃娃,知道這天子之氣是自己家得孩子沒道理要趕盡殺絕啊。總不能說你快死了,還要把國家未來的希望一并帶走吧”
“至于為什么武帝思念衛太子,卻沒有關心太子一脈這個唯一幸存者。我以前不明白,但讀書多了閱歷多了逐漸也明白了,概因漢武帝思念太子并非因為太子是他的兒子,而是太子是他最能干的兒子。”
“衛太子之死對漢武帝最痛之處不是死了個兒子,而是這個兒子死了之后,其他兒子都不太行。如果衛太子和其他兄弟一樣平庸無能,他死的再冤,武帝也不會思。思子思子其中幾分是因沒有滿意的繼承人而后悔,誰也不知道。”
“太子死后,武帝成年的兒子個個不堪,幼子先不說賢與不賢,能不能平安長大都是未知數。巫蠱之禍后,武帝糾結了好幾年,才下定決心,殺鉤弋夫人,立劉弗陵,設輔政大臣。這其實是個無奈的選擇,因為立其他兒子是能看到的悲劇,立劉弗陵至少能賭一把,沒準劉弗陵是天縱之才呢”
“雖然劉弗陵不是個天才,天縱之才是幸存的小曾孫。劉弗陵至死都沒有親政,但漢武帝也確實賭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