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掖庭令是張湯長子張賀,張賀原是衛太子劉據身邊舊人,本在巫蠱之禍株連之中。幸得弟弟張安世上書求情,才保住性命,然后受了腐刑,做了內官。”
張湯的心忽上忽下,最后到底穩住了。相較于他的結局,長子算是不錯了。且有這樣兩個兒子,張湯覺著自己只要謹慎些,或許也能得個善終。
“張安世就是后來名列麒麟閣的那位,明朝文學家王世貞曾點評張湯和張安世父子張湯刻薄陰險,張安世謹慎恭順,張湯膽大,張安世膽小。若是乎熏蕕也,然而有不可曉者,張湯廉而張安世貪也。”
“意思是大家都知道張湯是個刻薄陰險的酷吏,但很少人知道張湯為官清廉。張安世不像他爹張湯那么膽大,做事小心謹慎,但張安世是個貪官。不清楚張安世是怎么貪,貪多少,不過確實比他爹聰明,而且也很能干活。”
張安世瞬間汗濕后背,體會了一下霍光的感覺。
“張安世晚年因病乞骸骨,漢宣帝還希望他病好了能繼續干,于是感動于宣帝殷切期盼,張安世強撐著病弱之軀繼續干活,最后死于任上了。擱現代死在任上大家要憐憫一下過勞死,但在古代當官,皇帝不嫌你老不嫌你病,讓你干到死,那叫恩寵。”
漢宣帝趁機寬慰了張安世幾句,張安世聽到自己未來的死法,略松了一口氣,趁機又和皇帝表忠心,并誠懇認錯,表示自己一定改過,效仿父親做個清廉的官。
“梳理一下漢武朝晚期能熬死漢武帝進入下一輪的,如霍光、金日磾、韓增、張安世等幾乎都有個謹慎恭順的共同評價。霍光能在巫蠱之禍中幸存,很大一個原因就是他在漢武帝身邊一十年,沒有出過一絲差錯。”
漢武朝中被天幕預言會死于非命的文臣武將都不免驚嘆起來,佩服這些能夠從當今熬到下一期的后輩,并暗暗發誓學習。至于能學到幾成,那就是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了。
“可惜霍光并沒能像金日磾和張安世等人一樣,將這份謹慎保持到死。因對妻兒缺乏管束,導致了死后霍家的覆滅。霍家的滅亡,很多人覺得宣帝無情,但我個人認為純粹是霍家作死,主要責任真不在漢宣帝。”
“霍光生前與宣帝確實存在一些分歧,但宣帝并沒有因此記恨。霍光死后,宣帝將之與漢初開國功臣蕭何相比,死后極盡哀榮。可見宣帝最初并不打算清算霍家,而是想要和霍光做千古流傳的君臣美談。”
“對于霍光功高蓋主才給霍家埋下滅族隱患的觀點我不太贊同。正如我前面說,漢武帝不會在衛青和霍去病死后才想到對衛氏外戚下手一樣,漢宣帝也不該在霍光死后還給了霍光哀榮后又想到對付霍家,等著死后算賬的皇帝可不會讓你留下什么好名聲。”
“沒有霍光,霍家子孫又沒有太出色的人,漢宣帝忌憚霍家削弱就可以了,沒必要在表示對霍光的看重后,因霍家背負一個刻薄寡恩的名聲。宣帝是知曉了許皇后死亡真相才開始打壓霍家,你想一個臣婦敢毒殺帝后,是怎樣的狂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