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軍抵達的第一日,鳶城外是烏泱泱的兵卒,每一頂軍帳都像是在窺伺這座城池的餓狼。
夜晚火器營制造出的動靜,像是年節的焰火,跟這即將流血千里的戰場形成荒謬的對比。
大軍駐扎的第二日。
厲城告破。
哪怕這是貴霜原本的計劃
她就是要用那十二城為誘餌,騙得沈驚瀾來到這里,在這個終點,和自己一決勝負,可是這十二城實在丟得太快了,而那些逃回來的散兵游勇,都將大宗的軍隊形容得像是鬼神一樣恐怖。
他們想屠城
倘若不降,我們都得死
這些逃兵是這樣說的。
屠城、水淹。
聽起來,沈驚瀾真的太像傳說中走出的地獄修羅,從前的那些仁與善都是她居于人下時的偽裝,現在在戰場上神擋殺神、佛擋殺佛的惡鬼,才是從前那個能夠為大宗打下半壁江山的戰神。
慈不掌兵,她若是那般瞻前顧后,唯唯諾諾,又怎么能夠這樣百戰百勝
先前的燕城敗仗,只不過是她
被自己人背叛、被算計之下的意外。
而那一場敗仗,或許真的改變了她很多,讓她更需要一場勝利。
一場不擇手段的勝利。
無論方式,只要能奪回十六城,縱使她登基為帝,她所立下的功績,也能勝過所有地坤,誰又能指摘她而她成了帝王之后,后世史書如何書寫,總會肯定她曾有過的功績,哪個帝王沒有一些不痛不癢的污點
唯有貴霜皺起眉頭。
她總是忘不掉那次和沈驚瀾的交手。
明明實力遜于自己,對方卻帶著一往無前的氣勢,像屹立的巍峨長城,沉默堅韌地守護身后的國土。
她的九節鞭、她的匕首,都是這樣告訴貴霜的。
這樣的人,真的會在短短的時間里,因為權力的誘惑,變成這樣不管百姓生死的惡鬼嗎
貴霜遲疑著。
最重要的是,沈驚瀾的水淹計策,恰好和她想用的方式相反。
而斥候與宓云的建議,則讓她的理智不斷地推向另一側。
第四日凌晨,宛城被破,那一仗十分慘烈,縱使大衹人并不擅守城,可是他們自己并不知道只是貴霜的誘餌,為了活命,他們逼迫城中的婦孺上城墻,試圖去用一些蹩腳的辦法守住城門。
可是大宗人悍不畏死,以命填命,如滾滾車輪,要將那城墻以人力推倒。
第四日正午。
兩翼來的大軍從另外兩側將鳶城團團圍住,也仍舊是圍而不攻的架勢,并且還將自己帶的民夫都派往沈驚瀾在的中軍。
夜晚,城外的爆炸聲響更夸張,林子里的樹叢肉眼可見地減少,像是本來茂密的平原被剃了頭。
第五日。
貴霜的計劃完成,她讓兵卒上城墻,對著沈驚瀾的大軍用各種臟話罵戰,挑動她的人來攻城,然而今日,沈驚瀾卻連裝都懶得裝,城也不打了,就讓她的人從早上罵到天黑,直到嗓子嘶啞,下去輪班,都沒有人出來。
第六日。
城門試探著打開了一些,這動靜被人報給了沈驚瀾,然而大宗人的軍隊里遲遲沒有吹響作戰的號角,似乎看破了她的計謀。
一些老弱病殘的漢人像牛羊一樣驅趕到城外,而手持長鞭和鋼刀的大衹人就站在他們的身后,用鞭子抽著他們,讓他們在城門下,向大宗的軍隊磕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