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九齡含笑說好,輕拍了拍他的肩膀,道“以后我不在家,你就是家中的長兄,可不能淘氣了。”
張九皋響亮地應了,張九章起得早,還睡眼朦朧,拽著乳母的手,不斷打瞌睡。
張大娘子情緒低落,同譚昭昭說著話“嫂嫂,我真舍不得你走。”
前幾天,譚昭昭已經將給她與戚宜芬的添妝留了下來,張大娘子很喜歡譚昭昭給她的絲絹,體會到了這個嫂嫂的好。可惜相處不長,就得分別,不免難受不已。
譚昭昭笑著安撫她“雖說路途遙遠,總有相見的時候。大娘子,你以后要好好過日子,盡力讓自己過得舒適自在。”
張大娘子嗯了一聲,“嫂嫂,我都聽你的。”
小盧氏領著戚宜芬站在了最外面,這時戚宜芬走了過來,見禮道“表嫂,一路平安。”
從韶州城回來之后,戚宜芬悄無聲息,家中無人提到此事。
譚昭昭就當做這件事沒發生過,只字不提。
“你也多保重。”譚昭昭想了想,最終微笑著道。
戚宜芬點頭,便垂頭不說話了。
出發亦有吉時,盧氏再多的不舍,也只能含淚相送。
譚昭昭與張九齡上了馬車,車馬逶迤前行,到了碼頭上船,在曲江登船沿湞水東行,走水路到大庾嶺。
這時已天光大亮,太陽徐徐升上天空。
曲江溪泛著點點波光,船徐徐行駛,路邊的草木顏色繽紛,如同濃墨重彩的畫卷。
張九齡與譚昭昭立在船頭,眺望著逐漸在視線中消失的韶州城。
生活多年的故里,就這般要遠去了。
雖先前一直想要離開,待到此時,張九齡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息。
“溪流清且深,松石復陰臨。正爾可嘉處,胡為無賞心。我猶不忍別,物亦有緣侵。自匪常行邁,誰能只此音”“注”
譚昭昭聽著張九齡在耳畔輕吟,一時間未能聽太懂,不過,她能理解他詩中的惆悵與忐忑。
只不忍別
那是歷史長河中,比明珠還要璀璨的長安。
是令李白杜甫白居易無數詩人文豪向往歌頌的長安。
譚昭昭此刻的心情,如同眼前的天空。
澄澈,輕盈。
她抑制不住自己的激動,離開了那間小宅院,亦無再需克制。
譚昭昭哈哈大笑,將手攏在嘴邊,揚聲大喊“長安”
聲音清脆快活,裊裊直鉆入天際,驚起飛鳥掠過水面。
遠處山巒傳來了陣陣回聲。
長安,長安,長安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