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想看映在月光里的穿成大唐名相張九齡正妻后嗎請記住的域名
孟浩然笑道“果真是年輕,我已經老了,比不得你的精力。不過太白先前為何要這般急著趕回長安”
李白將手邊的詩文遞給孟浩然,道“浩然兄且讀一讀。”
孟浩然好奇接到手中,展卷讀了下去“雪凈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好,好詩”
孟浩然讀完,將詩文遞給了旁邊的杜甫,待王維與他一起讀完,皆贊嘆不斷。
杜甫激動地問道“高適,高達夫,我先前聽過他的詩,甚是佩服,他如今可是在邊關軍營中”
李白搖頭,道“高達夫祖上富貴,到了他便沒落了,自幼家境貧寒,連書都讀不起,他硬是靠著自己的本事,在輾轉流落寄居間,識字讀書,寫得一手好詩文,我自忖苦于家境,壯志難酬,比起他來,還是要尤幸運幾分。先前他來到了長安,投了帖子于歸鄉,我今朝特意趕回來與他見面。高達夫借宿在寺廟中,歸鄉還有間屋子,我便讓他先搬來,在長安暫且住下,待到決定科舉之后,再回家鄉渤海參與解試。”
思及自身,李白因為出身商賈之家,原本沒考科舉的資格,在張九齡等宰相的努力下,革除了舉薦制,無論出身,只要有才華,通過當地州府解試的讀書人,皆可進京考春闈。
杜甫亦同樣想到了張九齡,因著當時張九齡差事繁忙,他們并未見幾次面。
猶記得初次見面時,張九齡聽說他打算繼續游歷天下,很是語重心長說了一翻話“看山看水,終是隔著一層。紙上談來容易,只有入了其中,方能真正體會個中滋味。”
杜甫自讀書時,便心懷報國志,在洛陽科舉失利之后,深受打擊心灰意冷,并不打算繼續考下去。
張九齡的話,讓他改變了主意。
天下懷才不遇者,僅僅是長安城就不知幾何,他只是蕓蕓眾生中的一員而已,并不突出。
科舉增添了策論一科,除了會寫詩,需要對時政有自己的見解與主張。
詩寫得好,不一定會做官,替百姓做實事。里面的門道與深淺,全靠自己去體會,端看旁人無用。
張九齡并不會僅僅停留在勸說上,他真正惜才,當時就贈了幾卷往年科舉的試題給他,除此之外,還有在長安的住處,便是如今的“歸鄉”。
“你莫要有負擔,宅子是當年我進京科舉時夫人購置,那時候便宜,置辦之后基本未曾賃出去,借給了來長安的友人歇宿。你現在要是缺了落腳處,即刻可以搬進去,里面的家什一應俱全,只要將房屋好生愛惜,待你住到有了閑錢,可以自行負擔住處時再搬出去即可。”
在“歸鄉”住過的人數不勝數,草書大家張顛,王昌齡,前來長安游歷的王之渙等人,加上他與依舊住在這里的孟浩然,歸鄉人來人往,前來長安,無處可去之人有了這塊天地,歸鄉之處得心安,他們在繁華的長安城,有了一方庇護之處。
杜甫感慨不已,沉吟了下,終是問道“太白對今年可有把握”
孟浩然與王維也一并好奇望向他,李白側首思考了下,坦率地道“我并不清楚,無論中與不中,我皆不在意。若能考上,我還不一定會出仕為官,若考不上,我便回到劍南道,繼續隱身修行。”
杜甫知曉李白性情灑脫不羈,他要是出仕為官,繁文縟節束縛太多,他定會感到不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