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的作品集結成冊送給敬仰的前輩,遇到志同道合的就常來常往,談詩論道,以文會友,引為知音,對文人來說不是一大樂事嗎
難得他覺得文人的活動有意思,為什么都這么看著他
杜構暗暗嘆了一聲,拍拍自家傻弟弟的腦袋“以后在殿下身邊多聽多看,別一味只知道舞刀弄棒了。”
真以為行卷是什么好玩的事呢
以文會友固然是一大樂事,行卷如果順利也的確很愉快。但這世上千里馬常有,伯樂卻不常有1。如魏征這樣愿意提攜后輩的終究只是少數。每年參加科舉的考生那么多,能夠得到貴人賞識的卻寥寥無幾。
杜構是幸運的,以李承乾伴讀和杜如晦長子的身份,只要他的實力沒有問題,就一定不會落榜。但對廣大寒門學子來說,行卷就是科舉路上的一座大山。
長安多的是滯留數年,花費無數時間、精力和金錢廣結人脈,只求一朝得中的學子。可惜汲汲營營多年,最后可能還是一無所獲。
對這些人來說,行卷哪里是什么樂事分明是無數次的碰壁、白眼和失望。
李承乾嘆了一聲“什么時候不用行卷就好了。”
不止考生苦惱,李世民和李承乾也不滿意,朝廷舉辦科舉,本意是選拔寒門中的有識之士,分薄世家在朝中的影響。但現在這種情況,真正的寒門學子很難出頭,這幾年考中的進士一大半出自各個世家,或者由世家舉薦。他們的目標想要實現還遙遙無期。
魏征表情淡淡地說“沒有本事冒出頭的人,即便考上進士也很難成事,殿下不用覺得可惜。”
李承乾搖頭“不是這樣的。如果底下人需要勾心斗角才能成事,那就是上位者沒有做好,沒有創造出公平和諧的工作環境,阿耶和我該反思自己,而不是怪別人沒有本事爬到我們面前。”
魏征一愣,詫異地看向李承乾“殿下是這么想的”
“對啊偏科的人很多的,很多人在某個方面很有天賦,但就是學不會為人處世,我們應該發掘他們的長處,保護他們的天分,而不是逼著他們學所謂的為官之道,這是本末倒置”李承乾一口氣說完,下巴微抬,“不管你認不認同,反正我就是這么想的”
魏征愣了好一會兒,退后幾步,沖李承乾長長一揖“殿下仁心,
下官敬服。”
李承乾“”
他有說什么嗎怎么跟仁心扯上關系啦
他卻不知道,魏征本來出身貧寒,為了生計還曾出家為道,一路走來殊為不易,深知李承乾這一想法對貧寒學子來說有多重要,倘若他能說到做到,無數人的命運將因此改變,自然稱得上一句仁心。
李承乾莫名其妙受了一禮,茫然地撓了撓頭,然后就不管了,嘻嘻笑道“這不是我一個人的想法哦,阿耶也是這么想的,魏伯父記得也夸夸阿耶。”
眾人“”
讓魏征夸李世民,真的不是在為難他嗎
魏征倒是非常淡定,有錯當罵,有好也當夸嘛。他并不抵觸夸獎李世民,以前也夸過的嗯,偶爾。
況且魏征現在心情很好,近日開放市場和取消宵禁之事鬧得沸沸揚揚,朝中很多臣子覺得不靠譜,甚至因此懷疑李承乾的治國能力。
魏征也提著一顆心,李承乾之前表現聰慧,卻多是在發明創造和讀書上,治國理事上并沒有什么建樹,第一回獻策就是發展商業這樣顛覆傳統且后果難料的政策,的確令人懸心,生怕他不是做帝王的材料,那么在不久的將來,朝廷必將再次掀起腥風血雨。
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