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就沒少收到這樣的詩文冊子,還有寫各種文章和他探討的,如果真是有本事有才學的,舉薦一下也未嘗不可。比如馬周,就是寫了一篇文章給李承乾,成功進入天策府,如今也是正四品的高官了。
這種以詩文向貴人自薦的行為稱為“干謁”,若自薦不為求官,僅是為了科舉,又能叫做“行卷”。
簡單來說,行卷是干謁的一種。
李承乾之所以判斷青年是行卷而不是干謁,其實也不難理解。干謁入仕并不受歧視,仕途也沒有什么阻礙,但能夠進士及第當然最好,不僅能驗證經年所學,也是一個堂堂正正的出身。
杜構不就是放著現成的官位不要,想要去參加科舉嗎
這青年年紀不大,想來還沒有被科舉毒打過幾回,又兼之才氣斐然,看樣子對自己的文采很有信心,必是想掙一份功名的。
干謁詩文多為歌功頌德表衷心當然啦,肯定也有例外。
還是我們不按常理出牌的謫仙人李白大大,他在自己的干謁文上安州裴長史書中寫“愿君侯惠以大遇,洞天心顏,終乎前恩,再辱英眄。白必能使精誠動天,長虹貫日,直度易水,不以為寒。”
希望君侯給我一個機會,我定會盡心竭力回報您的知遇之恩。
還挺動人對吧
但他緊接著就寫“若赫然作威,加以大怒,不許門下,遂之長途,白既膝行于前,再拜而去,西入秦海,一觀國風,永辭君侯,黃鵠舉矣。何王公大人之門,不可以彈長劍乎”
如果你要擺架子不肯接納我,那我就去長安自謀前程,以我李白的本事,投個王公大臣還不是輕輕松松
一句話總結我很有本事,你不要不識抬舉。
溫馨提示如果沒有詩仙大大的才華,以上行為不要輕易模仿,容易被打
李白似乎就被圍毆暴打過,且他一生仕途不順,跟這樣疏狂直爽的性格想來也脫不開關系。
又扯遠了,謫仙人只有一個,這世上終究還是庸碌俗人最多,因而行卷詩文大多阿諛,眼前這位青年已經算是比較克制了。
李承乾對此非常包容,就連魏征也沒有計較,聽完他的詩后贊賞道“詩寫得不錯,你是哪的人叫什么名字還有別的文章嗎”
“學生上官儀,陜州陜縣人。”青年掩住眼中驚喜,恭恭敬敬答道,“學生幼時坎坷,多見百姓艱辛,最近朝廷開放市集、取消宵禁,學生心中有感,寫了一篇
策論。”
關注朝廷動向,還能體會百姓疾苦,魏征對他印象更好,頷首道“改日得空,可拿來與我一觀。”
這就是看好上官儀,如果之后的表現令魏征滿意,就可能在考試時為他舉薦。
上官儀大喜應是,與魏征拜別,又沖李承乾揖了一禮,與友人相攜離開。
等他們走遠了,杜荷才意猶未盡地說“行卷真有意思,可惜大哥不用行卷,不然我就和你一起去”
眾人詫異地看向他,杜荷撓撓頭“我說得不對嗎”
蘇琛“你覺得行卷很好玩”
“是啊,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