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見經傳的年輕人們,不過半日時間就在百姓之中有了姓名。更叫學子們激動的是,部分作品下面還有大佬的點評
不止是蕭瑀,還有別的大佬。蕭瑀一個人太單調了,于是李承乾就拉了一個點評團,陣容豪華得能亮瞎人眼。莫說貧寒學子,就是有些底蘊的官宦或者小世家,也很難得到這些人指導。
這誰能不迷糊啊
登上長安文化報揚名可能得到大佬指點,這可真算是名利雙收。等看到角落里的收稿廣告,很多學子就躍躍欲試,想要做第二波吃螃蟹的人了。
跟這些比起來,陳長生和杜荷就不是那么“正經”。
陳長生就是當初李承乾去皇莊指導農具研究,在陳家河村遇到的那個科研天才。后來他考到國子監格物學,學習進度一騎絕塵,是諸位博士教諭的掌中寶。
這次他寫了一篇科普文章。
至于杜荷他寫的是話本。
是的,就是以李世民為原型的話本,名字非常傳奇,叫做戰神傳奇。杜荷對這個話本很有熱情,短短時間已經寫了一小半,不過這次報紙上只登了第一章。
據李承乾說,這叫連載。
李世民是龍傲天本天,經歷本來就很精彩。杜荷文采雖然不出眾,但是寫話本盡夠了,況且他自己上過戰場,寫起來便更加詳實生動,讀起來有身臨其境之感。
杜荷又在原本故事的基礎上加了很多他關于英雄、關于戰爭的想象,更顯得主人公英武不凡,故事也令人熱血沸騰。
就在讀者沉浸其中,情緒也被調動起來的時候,嘎
沒有了
讀者們“”
長安文化報第一期火了
具體表現在,大街小巷都是討論的聲音,書鋪的報紙迅速賣了個干凈,報社也聚集了一大波讀者。
除了慕名前來想買報紙的,還有動作迅速前來投稿的,最多的則是來催稿的草何先生的戰神傳奇還沒寫完呢
草何先生是杜荷的筆名。
為了引起讀者追連載的興趣,李承乾和杜荷細細研究過第一章的卡點,確保吊得住讀者才行。
確實吊到了,嘴都要被吊禿了。
卡著鉤子不上不下的,這誰受得了啊
報社負責接待的小吏脾氣很好地解釋“話本創作需要時間,且報紙地方有限,一次刊登不了許多,且請諸位稍作忍耐,第二期還會繼續連載,不必擔心沒有后續。”
讀者稍微冷靜了些,問“那么下一期是什么時候”
這小吏說得有些道理,寫話本也是需要功夫的,不能太過強求。如果長安文化報和長安日報一樣一天一期,他們也不是不能忍受。
雖然很難受就是了。
“額”小吏干笑,“很快很快”
“到底要多久”最前面一個虎背熊腰的大漢吼了一聲,揮舞著鐵錘似的拳頭怒道
,你給我說老實話,別逼我揍人”
“”小吏干巴巴道,“長安文化報五天一期。”
“多久”
小吏哭喪著臉“五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