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是好話,就是聽起來有點別扭。
他發出狼外婆式誘哄“行過冠禮就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了哦。”
李承乾有億點點心動。
長孫氏微笑道“承乾還是小了些,只怕擔不起這份重擔,不若過上兩年再讓他替二郎分憂吧。”
“那你可就小看承乾了,咱們的兒子聰明著呢,又是神仙轉世,遠非尋常人可比。你放心,我會循序漸進,一開始先給他簡單差事,再安排幾個人從旁協助著,想來也就無事了。”
李世民拉著長孫氏的手道“他已經十二歲了,也該正經學起來,日后若有萬一,才不會手忙腳亂。”
“胡說什么呢”長孫氏嗔怪道,沉吟片刻后說,“既然二郎這么說,妾自然沒有什么擔心的。只是不知二郎打算將冠禮放在什么時候”
李世民毫不猶豫回答“自然是二月二。”
“二月二龍抬頭,的確是好日子,二郎替承乾費心了。”長孫氏先是夸了一句,然后說,“只是二月正值春耕,二郎難免操勞,承乾的冠禮不若往后挪一挪吧。”
李世民不太樂意。
二月行冠禮本就是俗成的規矩,二月二更是一等一的好日子,以后都沒有這樣合適的吉日了。
再說大唐以農耕為主,一年十二個月,有八九個月都屬于農忙時期,難道要把承乾的冠禮推到冬天嗎
額好像也不是不行。
李世民暗自盤算,雖然大家都喜歡二月行冠,但也不是必須如此,其他月份找個好日子也可以。雖然沒有二月二吉利,但不是李世民飄,他兒子都是神仙轉世了,還在乎這一點點意頭上的差距嗎
相較之下,避開農時行冠禮好處多多,別的不說,只李承乾在民間的聲望就會再提一大截。
自然,皇室也是如此。
想明白后,李世民點頭道“那就依你的,改日我讓太史局再看看,挑個農閑的好日子為承乾舉行冠禮。”
李承乾有點小小的失望,他還挺想當大人的,但是只有一點點,畢竟成了大人就要幫阿耶干很多活,他就忙不過來了。
長孫氏卻是真真切切松了口氣。
李世民前朝還有事,陪妻兒說了會兒話就離開了。
長孫氏拿著本書,半天沒有翻過一頁。
李承乾在她旁邊練字,見長孫氏心事重重,回想剛才發生的事,好奇道“阿娘不希望我加冠嗎”
長孫氏回過神,看著逐漸長大的兒子,秀美的眉目籠起幾分愁緒。
她的確不希望李承乾這么早加冠。
表面上看,提前加冠是件好事,這代表李世民看重李承乾,太子之位將會更加穩固。
但從長遠來看,過早插手朝政也就是過早分走李世民的權柄,現在李世民不介意,但是以后呢
古往今來,前期寵愛萬千,后期備受忌憚,最終結局凄涼的太子還少嗎
按照長孫氏的想法,李承乾現在就很好。先幫著處理一點瑣碎小事,主要目的是學習鍛煉,對帝王權利沒有什么影響。等他再長大一點,李世民年紀也見長,再一點點深入接觸朝政。
一個年富力強、自己能力出眾、身后還有勢力支持,幾近完美、隨時能取代自己的儲君,和一個年輕但稚嫩,雖然聰慧但缺乏經驗,還需要依靠自己的儲君,對身體開始走下坡路的君主來說差異是巨大的。
有些時候,走得慢才能走得穩。
但李世民顯然不這么想,可能是對未來的自己有信心,不認為他會忌憚太子,可能是希望儲君能早日獨當一面,國家后繼有人,他也算了了一樁心事,也可能只是單純看重李承乾,迫不及待想要培養他。
不管怎么說,李世民已經做了這個決定,長孫氏一時也沒有辦法。
長孫氏沒把這些思慮告訴李承乾,他年紀還小,只要做一個好兒子好太子即可,如果因為她的話移了性情,反而和李世民生疏就不好了。
好在冠禮挪到了冬天,她還有時間思考對策。
千山不關向你推薦他的其他作品
希望你也喜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