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后代農業的人,如果一朝穿越到漢朝來,恐怕都會鬧出很多的笑話。
江陵月還記得,她剛從軍隊中蘇醒過來之后,第一次吃到軍糧時的場景。光禿禿的碗中五谷混雜在一起烹熟,既沒有鹽也沒有糖調味,時不時還有麩殼劃拉著嗓子。
江陵月還記得,自己吃完第一口,表情當場就變了。但為了不被霍去病等人懷疑反感,她只能僵著臉,一口口把飯咽下去。
現在想來還有點搞笑,霍去病肯定早就發現了她的不對勁,只是暫且引而不發,順便邀請她住在冠軍侯府上。
也正是在這里,江陵月第一次吃到了五谷分揀開的,口味純正的黃米飯。
后來,她還是聽婢女們閑聊才知道,原來這時候的農業整體水平低下,百姓們為了確保一片土地上總有幾株糧食發芽,往往會把五谷種子混種。
“五谷豐登”,在西漢并不是一句虛指,而是真真切切的祝福。
所以,當司農派來關中的老把式協助江陵月種田的時候,她很佛系,壓根沒報什么希望。產量什么的不用在意,只要大蒜能平平安安熬到收獲就好了。
結果,事實卻令江陵月大吃一驚。
大蒜被移栽到新暖房之前,已經成功地冒出了蒜黃和嫩苗,跨過了最艱難的一步。江陵月要做的,無非就是澆水、通風、施肥、除草等等,好讓幼苗平安長大。
按照秋播蒜的生長周期預計,從發芽到收獲可能需要數月到半年。結果不過月余的功夫,郁郁蔥蔥的蒜苗就像吃了成長快樂一般、飛快地竄高、開花、結果。
老把式利落地在田間薅了一把,露出蒜苗的鱗莖,也就是俗稱的“大蒜”部分。飽滿的、粉粉白白,煞是可愛。
“喏,已經熟了。”
江陵月不可思議地接過大蒜,放在鼻尖嗅了嗅。嗯,是熟悉的刺激辛辣味道。
這說明,鱗莖已經完全成熟了。
“怎么會這么快”
“怎么不會咧”
老把式的漢朝官話中透露著一股關中的泥土味。他指了指地上一層厚厚的草木灰,又指著明亮透光的玻璃窗,和室內燃燒得正旺的炭盆。
“這苗苗的日子過得比人還好,再不努力長高一點,還不如一頭撞死咧”
江陵月聽完后哭笑不得,不得不承認,他說得很有道理。這個時代,有多少人想吃飽穿暖都難。但大蒜呢,不僅住著大hoe,還能天天吃營養餐,十幾個人精心伺候著。
醫校的條件,已經是同時代精耕細作的最高峰。這樣還養不活什么作物,說明它是沒有生長在華夏的命了。
后來的江陵月才知道,原來大蒜分為春播和秋播的,前者的周期一個月左右,僅僅為后者的五分之一。
但是因為長安的氣溫達到零下,導致不得不啟用暖房的緣故,明明應該是秋播周期的蒜苗卻來了一出反季節生長。
但是,現在的江陵月管不了那么
多。醫校連忙組織了人手,搶收了一批大蒜,略微曬了曬后就密封陰涼處儲存。
同時,這也宣告著,萃取大蒜素的計劃要正式啟動了。
呼
還真是不容易。
江陵月的手無意識揉搓著大蒜淡紫色的外皮,心中生出了無盡的感慨。搬暖房、造玻璃、干農活,累死累活包了那么多餃子,不就是為了蘸上這碟醋么
“祭酒,這真的能行”
廉丘代表眾人,問出了心中的疑惑。雖然說他們祭酒是醫術高超、又身懷神異,經常拿出一些他們理解不了的東西啦heihei
可是大蒜
他們此前聞所未聞的作物
這真的靠譜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