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敬猶疑道“想是聽了戲,可是具體是什么,我也不知。”
蕭敬身在宮墻內,不知是常理,可李東陽在宮外,又身居高位,自然是耳聰目明。他立刻出宮,命家人將時興的萱草記的情節打探回來。他也是歷事三朝的老人了,可以說是看著弘治帝長大,一知來龍去脈后,他立時便知,弘治帝如此反常是為何。這可就難辦了。他在書房內來回踱步,直拖到了晚飯時分小兒子來找他時,他還在苦思冥想。
小兒名喚兆同,此時正是玉雪可愛之時,見父親如此憂慮,不由抱著他的膝蓋問道“爹爹何時為難,說出來兒為你解憂。”
李東陽不由一笑,隨即卻心念一動,問道“兒啊,若一孝子,其母為人所害,他當如何”
兆同不過五六歲年紀,當下卻口齒清楚道“當為母報仇雪恨。”
李東陽又問“那若是仇人已然伏法呢”
兆同又道“當哀痛終身,盡力孝順母家其他親人。”
李東陽恍然大悟,連黃口小兒尚有此決心,何況弘治帝,更何況,他還沒有任何母家親人能夠讓他彌補遺憾。這股情緒積累多年,只怕秉風雷之勢而發,非是他們能阻攔的。他急急讓人備車馬,他要去見馬文升。然而見到馬文升后,因事涉天家秘事,李東陽不好直言,只能以朝中還有其他要務需要老尚書輔弼,何必為一樁小案失掉官位。
誰知,馬文升卻鄙夷地看向他“恕老夫直言,此事事關綱常倫理,怎么能說是小事此例一開,孝之一道就成了笑話。西涯公,老夫一直以為你只是處事較為周到,未想你竟然已將棱角磨平,圓滑至此,多謝你的好意,老夫只能心領了送客”
李東陽一片好心,欲辯不得,只得出門來,剛剛回家喝了半盞茶,又聽門人急急來報,說是東宮劉瑾出門,送了一盒東西到焦芳府上。李東陽手中的茶盞跌落在地,摔得粉碎,他扶額長嘆一聲“好一招激將法,完了,全完了。”
不出所料,第二日馬文升在早朝上言辭更加激烈,直說是弘治帝聽信太監讒言,擾亂朝綱,如若再不聽勸阻,他就要馬上告老還鄉。而弘治帝對此的回應就是,辭官折子上的一個準字。連帝師都面臨如此下場,其他人兔死狐悲,哪里還敢再言。殺李大雄與貶斥焦芳的上諭同時發出,這下所有人都傻眼了,究竟是怎么回事。
這普天之下,明白其中道理的只三人,朱厚照、李月池與李東陽。
作者有話要說謝謝這時還愿意評論的honey們,前天的更新已經補上了,還請大家從上一章開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