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宣府,月池回到宣府的第二日,就下令將宣府所轄的各州、衛、所、堡中所有的軍匠全部召來。這就比劉公公在鎮里折騰手筆要大多了。她下了嚴令,命各級將官派人將軍匠及鑄造器具護送速至,將將三日左右近處的軍匠就到了,只有一些偏遠衛所的人還在路上。
軍匠數目太多,黑壓壓跪了一地。月池立在庭院中“本官叫你們來,就是為了造一批好家伙。”
軍器局由大使和副使并諸管事統轄,說到底都是文官。大使名叫陽孝,聽到月池如是說來,立馬躬身道“下官一定認真督辦,務必讓御史滿意。”
月池道“你有心了。只是,滿不滿意不是本官說了算,也不是你說了算。造兵器的匠人,用兵器的將士,關鍵還得他們說行才行。”
陽孝一愣,他忙躬身道“是。下官靜聽御史教誨。”
月池微微闔首“你們都是此地的老匠人了,遠程作戰用什么武器最佳,你們心里想必都有數。如此,不如給本官說說。如能提出有益之策,本官都有賞。”
眾人面面相覷,一位頭發花白的老匠道“回稟御史,要是打遠戰,當然是火器最好。”
這個月池何嘗不知,這幾十年里明軍哪次擊退蒙古騎兵不是靠。只是明廷出于居重馭輕和技術保密考慮,對于九邊火器制造的約束極強,邊軍沒有中央的特批,不可擅自制造火器,連火器的維修都受到限制,還有制造火器專用的硫磺,也是朝廷專賣。
要走程序弄下特批和大量硫磺,不知要花費多少功夫,拿到原料后要找出技藝高超的匠人,造出槍械也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朱厚照擺明是不會管了,而她是既沒有那么多時間,也不敢冒風險去走私,為今之計,就只能在冷兵器上用心。
她道“來不及了,可有能快捷造出的武器”
老匠沉吟片刻道“回稟御史,或可試試梨花槍。”
月池恍惚間聽過這個名詞,但一時又想不起來,她問道“何為梨花槍”
老匠拿起一桿,一面比劃,一面給月池說明。他指著槍上的長纓道“御史請看,梨花槍就是在這兒放上一噴火筒,火筒里放上藥劑,主要是柳炭、硫磺、、鐵滓、磁末等物混雜而成,在戰前點燃,一下擲出去或刺出去,敵軍不被刺傷炸傷,也會被毒煙毒倒,可說是百發百中。”
月池聽得眼睛發亮,她想起來了,此物在宋史中就有記載,名將李全依靠梨花槍屢戰屢勝,號稱“二十年梨花槍,天下無敵手。”她太小瞧古人的智慧,這還是在幾百年前,居然有將冷熱武器和生化藥劑良好結合的兵器。她問道“那噴火筒炸了之后呢,這不會只能用一次吧”
老匠搖頭如撥浪鼓“那當然不是。將士身上可以攜帶多個噴火筒,一個炸了,還能現綁另一個啊。要是噴火筒都用光了,這還能當繼續當長槍用。”
陽孝在一旁幫腔道“是原本就有的,要造的話只需做好噴火筒,再改裝就是了。”
老匠道“正是,老爺您可真是懂行。這就要快得多。只是,雖用得少些,但還是缺不了硫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