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夫人一震,她的臉白得像紙一樣,指著方公子的手不住顫抖“怎么,你也和你爹一樣,是又覺得你妹妹敗壞門風,想攆她走了”
她厲聲道“我不想聽你們這些大道理,就為著旁人幾句閑話,他就要自己親骨肉的命,逼得我女兒離鄉背井二十年多年。如今好不容易人回來了,你們又要攆她走”
方公子一見親娘如此,哪里還顧得著生氣,他忙躬身勸道“娘請息怒,兒子絕無此意啊。”
方夫人顫顫巍巍地站起身來,顴骨上浮現紅暈“你也知道你是在跟娘說話啊。不必你們費心,你既也要攆她走,那我和她一塊走就是了”
說著,她就要遣人去收拾箱籠。下人們哪里敢應,只是一疊聲勸夫人息怒。
方少夫人眼見情勢不對,也顧不得委屈了,忙道“娘,您誤會了。相公疼妹妹的心,和您是一樣的,他只是想請您去勸說妹妹收斂而已。”
方公子此時只得跪下叩首而已,他垂淚道“娘只心疼女兒,難道就沒有絲毫顧念兒子不成。兒子也是為了咱們一家好啊。您可知道,素芝如今也看起大明律來了”
“你說什么”方夫人一怔,她自覺不好,可猶自強撐,“看看律法而已,多讀些書有何不好”
方公子淚流滿面“敢問娘,您的女兒,即便私窺外男,被污了名聲,也有貴人來救,可您的孫女、侄女們,如也有樣學樣,亂了心思,不知能否有這樣的福氣呢”
方夫人的身形搖搖欲墜。荊嬤嬤忙攙住她“夫人,您可千萬別動氣啊。”
荊嬤嬤道“大少爺,您誤會了,小姐她,不是在做什么壞事。”
貞筠剛離京時,每夜都夢到那時分別的情形,午夜夢回時,望著陌生的地方,唯有臨風灑淚而已。可她畢竟已成長了,即便難過,也不至于沉湎其中,忘記自己該做的事情。她一直在苦苦思索,自己究竟,應該去做些什么。
時春身為將領,北上草原,抗擊韃靼,為結束蒙古近一百四十多年的侵襲,立下了汗馬功勞;南至兩廣,抵抗倭寇和佛朗機人,也為守護兩廣百姓的安寧拋頭顱、灑熱血。
婉儀身為皇后,致力于宮廷改革,節省了大量開支以資軍用。同時,她命宮女放足,起用女官,多次放宮女歸家,更是主持修建了兩京的育嬰堂,三令五申禁止溺斃女嬰,亦是廣受宮內外愛戴,給了無數可憐女子活下去的期望。
沈瓊蓮身為女官,在宮內不僅教書育人,更是積極完善后宮典制,同時還準備著書立說。月池之事,也讓她震撼不已,可在震撼之后,她也在思索,儒學尚在發展,閨訓卻仍未超脫漢時女誡的模子,千百年來拘得無數女子如提線木偶。可還是有人掙脫了,遠至史書上女中豪杰,近至她身邊的李越。她們都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闖出自己的一片天來。那么,是否可以找到她們身上共同的特質,為那些不甘屈死蓬蒿的女子找到人生另一種可能呢沈瓊蓮感慨萬千,她終于也找到了不負胸中錦繡之路。
至于月池就更不必說了,貞筠看著她從一個小小伴讀,爬到今日的位置。在政治上,她整頓內廷中官,嚴懲勛貴,約束宗藩,限制恩蔭,打擊貪官污吏,發展行政制度,起用賢才能臣,嚴格官員考核,力止官場上的庸俗頹廢之風;在軍事上,她推動了武舉武學改革,誅殺不法將領,改善九邊底層士卒待遇,以極為強硬的手段清理邊疆屯田,更推動了火器技術的發展;在民生上,她通過控制黃金家族,與韃靼通商,為兩國百姓換來長久的康泰。之后,她力主安定破家流民,恢復養濟院、漏澤園與惠民藥局,鼓勵興修水利,推廣良種和農技,不斷完善防災救災的體系。
貞筠隱姓埋名,讓護衛隱匿人群,自己則由北至南,一路行來,鄉間是水滿田疇,稻禾青青,黃發垂髫,怡然自樂;城鎮則是鱗次櫛比,車水馬龍,一派繁華,再不復之前四處起義的亂象。她見狀亦覺百感交集,朝乾夕惕,功不唐捐,春風可期,風禾盡起。
師長姐妹俱在自己選定的道路上前行,可唯有她,一直是被形勢推著走,一直活在四方的天空下。她終于走了出來,獲得了難得的權力和自由,可她卻反而不知道該如何使用了。她為了做好李越的夫人,拜朱夫人為師,為了替李越復仇,拜沈瓊蓮為師,如今她要做自己,卻只能求諸己。海蚌生命短暫,卻能留下不朽的珍珠。她的生命比海蚌更長,是否也能給世間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驚嘆之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