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已是裸的撕破面皮了。谷大用的話已經說得很明白了,馬六甲海峽是必須要奪回的,可奪回之后還是不是你們這一家在此稱王,就要看你們的表現了。
馬哈茂德沙阿卻會錯了意,他們也知道大明宦官一慣的作風,到底就要拿出重金來賄賂谷大用。誰知,這位大太監卻嚴詞拒絕了,他道“金銀俗物,咱家豈會放在心上。”
馬六甲君臣“”這是不是裝得太過了。
一連被駁了好幾次,馬哈茂德沙阿終于打算收起過往的那些小心思,老老實實地聽人家指揮安排。
谷大用這時方和顏悅色道“我朝陛下何等圣明,豈會不知你們的難處。這些洋人打是打不退的,他們不是想和我們做生意嗎那索性由我們大明牽頭,我們大大方方地和他們去做。以我們司空見慣之物,換取他們手中的金銀,友鄰之邦,同享富貴,這才是雙贏之策啊。”
馬哈茂德沙阿這才恍然,人家哪里是看不上財貨,只是所圖甚大罷了。一點的小恩小惠,大明早沒放在眼底,他們是要直接牽頭,將東西方龐大的貿易網握在手中。
這位馬六甲蘇丹,只猶豫了一瞬,就立刻應了下來。大明既然想要重掌海權,那就讓他們來就是了。當年鄭和下西洋時,都沒動他們一下,更別提這會兒。一方素來有睦鄰友好的美名,另一方卻是走到哪里,哪里就是遍地狼煙,傻子都知道該怎么選。跟在文明之邦身后做小弟,再怎么樣也比給那些窮兇極惡的西洋人做奴隸要好得多吧。
收回馬六甲這一戰,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馬六甲城的糧食物資依靠海外貿易來運輸。有大明為首,馬六甲蘇丹四處溝通,誰還敢給這些西洋人送糧。沒過多久,城中的佛朗機人出現了嚴重的糧食短缺,不得不派船隊到海峽對面的蘇門答臘島上購買糧食。而跟隨糧食回來的,卻是馬六甲蘇丹的軍隊。
總督阿爾布克爾克并沒有將這些馬六甲人看在眼底,西洋人自恃火器威力,認為這不過又是另一次垂死掙扎罷了,但不能再因此耽擱糧食運輸了。他果斷選擇派出艦隊助戰,希望速戰速決。而在海外等候他們的,就是明廷和奧斯曼的海軍。
大明和奧斯曼帝國的海軍,都尚處于初期發展階段,嚴重缺乏在外海作戰的經驗。然而,奧斯曼帝國的將士因信仰之故,極度仇視西方人。而大明的狼兵,則在月池的“鈔能力”激發下,早已摩拳擦掌,準備拿人頭去領賞。兩軍士氣極為高昂,又有熟悉地形的馬六甲軍隊為指引,有強大的火器裝備做依仗,這是想打輸了都難。
佛朗機人在戰艦被擊沉之后,不得不選擇放棄,狼狽逃竄回茫茫大海之中。馬六甲城最終重歸蘇丹馬哈茂德沙阿的掌握之中。可他眼見滿目瘡痍的城池,也忍不住潸然淚下。只趕跑了賊寇,遠遠不能平息他心中的悲憤。
谷大用拍了拍他的肩膀,十分同情道“蘇丹的心情,咱家何嘗不知。只是,這泰西國度眾多,個個視我們如肥肉。如不團結一心,怎能阻止他們東來劫掠。還有這海上逃亡的倭寇,如不殺盡,我等百姓何以安枕。陛下萬壽節將至,蘇丹不如親往北京去一趟,以便共商大計啊。”
這已經不是谷大用第一次勸說他去北京了,馬哈茂德沙阿的眼前一一閃過明軍龐大的艦隊,精良的武器裝備和高昂的賞金,至此終于下定了決心。他哽咽道“如不依靠你們,我們還能靠誰呢只是,我們遭到這樣的重創,恐怕無法獻上足以匹配陛下身份的禮物”
谷大用道“哎,我們要是唯利是圖之人,又怎會助你復國。心意到了就夠了。再說了,蘇丹的效忠之心,不比什么都珍貴嗎”
馬哈茂德沙阿大為感動。有他作為表率,諸多苦于海盜的藩屬國,也選擇一起到京來朝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