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人面前,皇帝肯定要表現出堅定的相信皇后的態度,免得坐實了流言,又牽扯出當年用皇后乘坐的龍舟引走追兵一事,讓有人之心利用。
屆時旁人不得想,他這皇帝是有多無能,才能給別人養了二十年的兒子不曾發現絲毫端倪,還打算把整個天下都交給他那會動搖他這個皇帝的威望,所以說什么都不能承認。
不僅不能承認,還得當做根本不知道此事,往日待太子如何親近,往后得更親近三分,才能不引人懷疑。
可四下無人時,皇帝未嘗不想牛奔說的都是實情。
當年皇后在沒有產婆的情況下,靠著身邊兩個宮女的幫助,躲在混亂的船倉底下生了孩子,當時情況混亂,生的是男是女,是生是死,全憑皇后說了算。
七個月早產的孩子,這么些年長的也不比哪個差
她為何要提前準備好另一個孩子也很好解釋,當年為了拉攏勢力,他的四妃各個出身不凡,又相繼有了身孕,皇長子的身份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那兩宮女后來去了哪兒呢
好似一個嫁給李家旁支,跟丈夫戍邊去了。另一個也放出宮嫁人,一年總也進宮兩回給皇后請安那可是親信中的親信,為何都遠遠地打發了
皇帝往常不太關注這些事,如今想起來也并不十分清楚,越想越覺得處處都很可疑。
若他拿這話去問皇后,皇后一定覺得他腦殼兒有毛病,再是親信,難不成還能把人留成老姑娘那就成結仇了。你手下那些親信,你大手一揮給人家在宮外賞賜宅子良田美人兒,享受去吧。
難道我還能給親信賞賜美男子不成旁人家三十來歲當了祖母,家里小有資產的都成了老封君,含飴弄孫就夠了,我還得讓親信一個個都四五十歲腿腳不利索了,還跟在身邊伺候
人家能樂意我都不樂意。
真要這么干,我一準兒得被人當成神經病。
偏皇帝為了大局著想,他此時連質問皇后一句都不能,只越想越心里憋屈,頓覺頭暈眼花,暴躁不已,喊守在殿外的大太監
“去,命人送那幾個老家伙一程,叫與他們的老兄弟去那頭團聚。”
原以為最穩妥不會出錯,才留到最后慢慢處理的人,冷不丁給他來這么一下,不得不說,真是惹怒他了。
非鮮血不能平息他的怒火。
在大太監一腳踏出殿門前,聽陛下語氣冷酷道
“讓人暗中盯著太子和皇后,記住,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得稟告”
大太監心頭打了個冷顫,忙躬身應下,步子放的更輕了。陛下到底還是懷疑太子殿下的血脈了,這,這要是傳出去,不知道得有多少腦袋落地
這事兒本也不是什么秘密,秦檜都有三兩好友呢,何況太子。不久便有人悄悄跟他說了,初聽太子只覺莫名其妙
“簡直胡說八道,孤不是父皇和母后的血脈,還能是誰的孩子”
將向他稟告此事之人也訓斥一通,趕出宮去。可每一個夜深人靜的晚上,他腦子里未嘗不會想,空穴不來風,這總得有個緣由吧
若我是父皇和母后親生的,他們一定會像普通人家的父母那樣,大聲責罵胡說八道之人,潑辣些還會上去恨不能撕爛胡說之人的嘴。
真的就是真的,不容任何人質疑。
但我的父母呢這種事我都知道了,難道他們還會不知道多長時間了,竟是一點兒動靜都沒有,這難道不可疑嗎
越是這樣,太子就越不敢去問皇后。
可皇后呢她正忙著給兒子娶媳婦兒,心情肉眼可見的好,誰敢把這種事告訴她
山雨欲來,沒準備的人勢必被拍打的慘烈。
秋東關上房門,燭火下管家那張老臉顯出幾分興奮
“主子,宮里賢妃讓人送了令牌來以作謝禮”
“好叫我們的人隨時準備撤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