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東的招數不可謂不狠,就是老管家聽的時候也忍不住倒吸冷氣,壓根兒就沒想過貍貓換太子還能有后續。
“那些老家伙人到哪兒了”秋東伸出胳膊等著脫衣服,順口問。
老管家伺候秋東換上舒適的寢衣,腦子轉的飛快
“周帝派人賜死他們,人雖然被咱們偷偷救下來,提前送出周朝,比咱們還早出發半個月,但由于驚懼過度,好些人一病不起,路上拖拖拉拉,算日子這一兩日便能到大都吧。”
秋東對那群老廢物的效率是真無語,但有些事還真缺不得他們
“等人來了,你親自走一趟,務必叫他們明白,我不養閑人,想不作為的混吃等死那是做夢。”
“老奴明白。”
貍貓換太子之前,還得把大老虎的牙給拔了。
于是周朝京城中,丘城失守,守將陣亡的消息傳開后,朝中吵吵嚷嚷,主戰的,主和的,兩邊兒和稀泥的,聚在一起,朝堂上吵的像菜市場,對立的雙方當著皇帝的面兒大打出手。
三皇子已經被人連夜送回京,且已清醒,還沒法兒下地走路,仍叫人抬他上殿。
他的威望來自于軍中,自然是主戰派。
他旗幟鮮明的表態,瞬間得了武將們的好感。畢竟武將能建功立業封妻蔭子出人頭地的機會就在戰場上,沒了戰爭,就是徹底絕了他們上進的路。
所以三皇子道
“丘城失守,我大周邊境失了屏障,一旦魏人長驅直入,我大周百姓將永無寧日,此戰,非打不可且要將魏人打怕,打服,讓他們再也不敢輕易挑起戰爭才行”
而太子這邊,他其實是不想打仗的,繼續打下去只會無限壯大三皇子的勢力。有一個軍權在握,只手遮天的三皇子,他這個太子的位置還能坐穩嗎這幾乎是沒有懸念的事。
即便他將來真僥幸登上那個位子,底下時刻有這么個人虎視眈眈,他能轄制住對方嗎
太子心里沒底。
雖然外祖李家在軍中也有勢力,但要完全取代董家,那就是癡人說夢,因而一旦開戰,勢必無法避開三皇子。
既然避不開,那就徹底絕了對方上進的這條路。
因此太子旗幟鮮明的表示要主和,這就得了大部分文臣的支持。
這些文臣給出的理由很充分
“一來,兩國邊境每年都發生大大小小數不清的摩擦,此次鬧的動靜稍微大了些,陛下發了國書譴責一二即可,沒必要大動干戈。只要魏人那邊不想和我們徹底撕破臉,肯定會適可而止。
二來,魏地苦寒,糧食不足,多以牛羊為食,沒能力支持他們進行大規模長時間的侵略戰爭,他們搶夠了糧食會及時收手的。此次丘城失守,恐乃守將安逸已久,大意之下所為。
三來,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戰爭一旦開始,便不由我們隨便停止,近些年雖然民間休養生息,百姓能勉強吃飽,賦稅有所增加,可朝廷每年的開支并非小數,諸位心知肚明,戶部拿不出錢糧支撐咱們打無準備之戰。”
雙方各執一詞,還有人在中間和稀泥,一會兒說
“是是是,這仗肯定要打,魏人的巴掌都扇到咱們臉上了,咱們再沒點兒反應,人家還不騎到咱們脖子上拉屎”
一會兒又說“對對對,沒錢沒糧,打起來肯定要輸,仗是必須要打,但不一定非得眼下就打,等咱們攢夠了錢糧再打也不遲,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嘛”
三皇子坐在輪椅上,身形消瘦的厲害,視線和太子隔空對上,里頭是恨不能食其肉飲其血的危險。
他想起為了追回糧草,孤軍深入沙漠,迷失方向,一千人的隊伍最后只剩下十來個親兵,餓暈過去前,有親兵割了自己的手腕喂他鮮血,有親兵割了自己腿肉讓他食用,才得以僥幸活到今日,三皇子便覺得不報此仇,他一輩子都不得安寢。
憑什么太子這種心里無國,為了自己利益,什么沒底線的事都干,不忠不義不仁的東西,明明父皇和滿朝大臣都知道他干了什么,還能安安穩穩在那個位置上坐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