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四弟也覺得大哥手里這份賞銀應該全家平分,那常聽四弟于家中吹噓你在外行商得了多少貴人賞賜,卻從未見你拿回家平分,是你自私的只想讓人分大哥的私產,卻不想讓家人分你的賞銀嗎
另外,大哥覺得你那話說的非常有道理,做老大就應該出手大氣,眼界寬闊,在送出這封信的同時,會將你這話完整轉達給你們商隊老大,并以你的名義,從你們老大處借八十兩紋銀出來,幫你平分給家中姊妹,以示你的公平。
區區小事,不用感謝。”
看著信使帶信離開,秋東心里這口氣才算順了點兒。
一個二個,都是什么東西
谷田就一跟在烏家跑商小管事身邊不入流的打雜的奴役而已,才十二歲,誰能真指望他干點啥
就因為他做的都是熬夜的辛苦活兒,路上遇著強盜第一個沖上去的就是他們,隨時可能沒命,才一個月給發一兩銀子的辛苦費,已經算是高額薪酬待遇了。
那口氣大的,比商隊總管事都厲害。
回家吹牛吹的沒邊兒,偏谷陶和谷苗特吃他那一套,覺得他是個做生意的料,遲早能坐上商隊大管事的寶座。
可天地良心,烏家商隊來來回回就那么十幾個人,根本沒有自個兒的商路,都是跟在封家商隊后面撿漏,大管事能有啥油水和權利
以往原主也勸過谷苗小小年紀,該腳踏實地,多學一門本事將來也好養家糊口,不要好高騖遠,被谷陶父子三人聯手笑話,說原主膽小如鼠,沒有野心,不像個男人。
想起這些,秋東就不得不感嘆一次,血緣關系,在谷家人身上真的非常神奇
要不是有鄭氏那個娘在背后可勁兒拉拔這一家,秋東早想和這些玩意兒斷干凈了事
谷陶還想靠谷苗和谷田那兩玩意兒給他養老,怕不是要雞飛蛋打最后被坑的還不是孝順的二妹和聽話的小妹
秋東琢磨著,不管他爹是誰,鄭氏總歸是親娘,即便只是為了鄭氏,將來也得給二妹和五妹找戶好人家。
思及此,秋東讀書就更認真了,在讀完了錢老板那里能接觸到的所有科舉相關書籍后,996巨大的文庫終于起到了作用,各個世界關于科舉的資料,各家學說圣賢文章的解讀應有盡有。
旁人需要千辛萬苦拜得名師才能學到一家之學,在秋東這里,只要他有足夠的時間,集百家之長可不是說說而已。
如此,夜以繼日,點燈熬油,又過了兩月,終于到了四月中,府試日子來臨。
府試由奇州城知州親自主持,下轄十三個縣過了縣試的考生共四百二十三人,全部參加。
由人數就能看出,奇州城讀書人稀缺,若是在江南文風鼎盛的大省,一場童生試,浩浩蕩蕩數千人,場面壯觀不說,哪一個拿出來都比奇州城的童生能打。
秋東已經有了縣試經驗,這回就不早早擠去貢院門口排隊了,提前看好了地方先舒舒服服貓著,想等送考退伍退場的時候再出去,一切剛剛好。
可有時候吧,真是人算不如天算,他看好的風水寶地,也被烏家夫妻看好。
原本雙方一個在馬車上,一個在廊檐下,天蒙蒙亮,各等各的,互不相干。
可誰叫烏追這些日子實在被他爹娘給煩的不行,就是進貢院前的小半個時辰,也被爹娘灌了滿腦子
“你定要好好考,光宗耀祖,咱們家將來能不能改換門庭,像你姨丈家那般顯貴,就全靠你了等這回你得了童生名頭,爹娘就送你去并州你大姨家讀書,他們家有好先生,我兒聰慧,有好先生教導,將來定能一舉奪魁”
烏追一開始在爹娘的糖衣炮彈下確實飄了幾天,在家里橫著走他爹也由著他。可天天聽,時刻聽,耳朵都長繭子了,還要強打精神應付,實在受不了,隨意掀開窗簾想透透氣。
結果這一透氣,就瞧見正在廊下穿著書生袍,悠然自得的秋東。
他也沒多想就喊出聲
“秋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