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來回回四五次,管禾的小臉都綠了,繃著臉不說話。
負責做吃食的大食直接跟老祖告狀,被他樂呵呵地按捺下去。
井挖好的前一天,徐希終于試做成功,搞出了發面。
不管是四歲的徐希,還是現代的徐希都沒蒸過饅頭,管禾更是聞所未聞,所以把發面揉了揉,一塊放在陶釜上,做成了鍋盔,一塊放在菽飯上,蒸成了發糕。
雖然只粗略的篩過麩皮,和現代面粉沒法比,但對吃粟飯,菽飯長大的人來說,鍋盔和發糕都驚艷到他們了,尤其是發糕。
“這到底是什么做成的竟然這般松軟”
“是麥香味兒,還有點甜中帶酸。”
“我祖母已經五十五高齡,牙齒掉了大半,要是吃到這般松軟的食物,想來要高興的落淚。”
“我父親亦是,若能為父親獻上這松軟的食物,方顯我的孝道。”
“想來王侯也不能吃到這般松軟的面餅吧。我等已超王侯矣。”
已經有人迫不及待問做飯的大食,被指來了徐希這里。
徐希捧著一塊發糕吃的心滿意足,蜂蜜水發面試驗成功,比例記到,下次試試醪糟。面對前來詢問的人,笑瞇瞇的指了指管禾,“是管禾所做,我不過想著糞唔”
管禾求爺爺般瞪著她,快速解釋,“阿希想為老祖做出更松軟的面餅,試了好幾天,才做出這松軟的面餅來。”
說完眼神示意徐希不能吃東西的時候再提糞土,方才松開捂她嘴的手。
徐希雖然是個小兒,但她早慧有圣童之名,谷中的人俱已知曉,來谷中的人大半都不是弟子,是厚著臉皮來蹭課的。
對著徐希這個小兒也得不恥下問,拱手行禮,“還請希教我做松軟的面餅。”
徐希回禮,直接應好,把磨麥粉,篩麩皮,加多少度量蜂蜜水發多少面,詳細告知。
幾個詢問的仔細記憶。連如何上鍋做熟的都問到詳細了。
最后有人驚奇不解,“敢問,你是從何得知蜜水可令面餅松軟的呢”
徐希笑瞇瞇答曰“糞土放久了就會變得松軟,我想面餅應該也會吧,我就讓管禾去試做了。”
眾人“”
突然覺得這松軟面餅不高級了。
管禾司馬臉。
次一天,來挖井的匠人要走了,給徐希打的小石磨也做好了。為了答謝,老祖讓大食和管禾做一頓發糕給所有人食用。
昨天的鍋盔和發糕,一人也就一小塊嘗嘗味兒。
大食拿出了自己壓箱底的炊具,最大的一口釜鬲,還帶著甑,準備蒸發糕。
熱鬧人徐希也湊在一旁,面發起來了,就等上鍋了。就是陶鍋看的她難受,連箅子都是陶制的。
戳了戳叫甑的箅子,“這么重,為什么不做輕一點呢”
大食“我哪里知道呢,我只是一個做飯的。”
“做飯的也要動腦筋才能做出好吃的飯菜,與合適的炊具啊。就如這個甑,為什么不用竹編的呢竹編的筐,連小兒都能拿得動。”徐希追問。
大食“”你是不是推不動磨,啥都得做成小的輕的你能拿動的
又覺得她有道理,甑為什么不用竹編的呢
但這會上哪去弄竹編的蒸籠,還是釜鬲加甑代勞,蒸了一鍋發糕。
在徐希的叨叨下,要一人一個,不用刀切分食,又搓成了圓面坯,饅頭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