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辯經不能這么辯。
辯經,你得從經史典籍里找出相應的內容來反駁對方。
哪怕全天下都知道孔子是個男的,你在辯經的時候,如果需要說明這一點,那你就得從典籍內容里找出某某話來證明他比如,孔子和衛靈公的夫人南子共處一室后,就連他的徒弟都疑心孔子是不是不清白了,由此可論證孔子是個男人。
你如果無法辯明,那等對面掌握了官方話語權后,孔子的傳奇人生里估計就得加一項“孔女子一生不弱于人”了。
如果這個官方話語權再掌握得久一些,科舉考題是你這個學派出,答案要按照你這個學派對經典的釋意來,一代兩代大家還心里腹誹這個學派膽大包天,強行給孔子改頭換面,他們知道孔子是男人但為了科舉為了打出自己的名聲,對外只能聲稱自己支持這個觀點。
但五代之后,孔子女扮男裝這個觀點必定會成為主流之一。
這也是為什么學派一定要爭正統,爭到正統,那就相當于直接壟斷了某段時間的話語權,你想給天下士子灌輸什么觀點就能灌輸什么觀點,再離譜的觀點都行。
古文學派的人幾乎是迫不及待想要辯倒對方了。
所以孔子啊不對,所以古文尚書的數量為什么會突然變多呢
那對知己對視一眼,其中一人揚聲:“德明敘錄有載,宣帝年間,河內女子有壞老屋得古文泰誓三篇。此為十六篇之外古文尚書,是以,爾言四百年來數量無有變化乃謬言除此之外,還有”
他們又提了其他書籍大概三四處類似的內容。
現在輪到今文學派皺眉了。
這些書他們有些看過,有些只隱約聽過書名,沒想到對面居然有人涉獵如此廣泛。
但沒關系,他們還有別的證據
又一個人站出來:“荀子言:人心之危,道心之微。此八字引自道經。而古文尚書亦有相似句子: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倘若古文尚書在前,為何荀子不言引自尚書古文尚書偽書爾荀子成書前不見,是以無法引用。”
古文學派的人:“”
你還真好意思說,人家引注什么是人家自由啊荀子就是想引道經不想引尚書不行嗎
但是
古文學派的人抹了一把臉。
辯吧
辯經就是這樣,再離譜的問題你也得引經據典回答。
*
這個問題特別刁鉆。
古文學派的人或是手摳著桌案沿角或凹陷,或是眼角皺出紋路,遲遲沒能做出反擊。
許煙杪靈機一動,戳戳兵部司務:“我能不能想辦法證明荀子沒有引用古文尚書是因為荀子沒有聽說過這本書啊”
兵部司務想了想:“那我可以去證明古文尚書知名度高,荀子沒聽過就是荀子孤陋寡聞,再然后,通過這個打你的學說,說你的學說里,核心觀點是荀子孤陋寡聞。”
許煙杪瞪大眼睛。
兵部司務興致上來了:“如果你被套上這個觀點,那往后你就沒辦法在辯經上使用荀子的一切觀點。”
他孤陋寡聞,那以他的觀點做出的論據,肯定有能被反駁的地方,雖然我還沒找到,但我不用找了,因為,你親口承認了荀子孤陋寡聞啊
以彼之矛,攻彼之盾。
許辯經小白煙杪眼睛瞪得更加圓溜了。
這不就是杠精嗎
他恍然大悟。
原來辯經就是杠精中門對狙啊
然后又在心聲里逼逼叨叨一大片,反正整個朝堂都知道“杠精”是什么意思了。
古文學派:沒錯今文學派就是杠精
今文學派:怎么,辯不過別人就說別人是杠精啊
今文學派挑釁:“如何可曾想到法子證明別掙扎了,古文尚書就是偽書。”
古文學派的人嘴角微抿著,大冬天的,焦慮到鼻尖沁出汗珠。
權應璋沉吟片刻,腦中好似有一殿之書,一篇又一篇典籍頁面翻過,只為了尋到那只言片語,做出反駁。
“荀子言,故書者,政事之紀也;詩者,中聲之所止也;禮者,法之大分,類之綱紀也。”
還真的讓他找到了。
“詩者,詩經也;禮者,禮記也;如此,書者,尚書也。荀子以尚書為記錄政事之言,而人心之危,道心之微是為釋意人心應時時戒懼,道心應養至精妙,與心性有關,與政事無關,荀子自然會引專言心性的道德經,而非記錄政事的尚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