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衛指揮使驚奇地看了一眼許煙杪“為何是揚州”
“因為我觀察過了,揚州鹽商多,而且很有錢,聽說揚州新城的城墻都是他們捐錢修建的,足足三十萬兩白銀。這些人有錢后就奢靡放蕩,有個俗語怎么說來著揚州鹽商,轎里坐的是債精,抬轎的是牛精,跟轎的是屁精,看門的是謊精,家里藏著的是妖精。那邊之前就多楚館秦樓,鹽商就喜歡淵藪這些煙花之地,然后把他們眼里的上等姿色納進房中把玩,待日后知道有裹腳一事,哪里還能坐得住。”
而且歷史證明,揚州確實是那么發展的,“蘇州臉、揚州腳”極為盛名
惡心
齷齪
許煙杪一揚手“總之,揚州一定要重點防范”
錦衣衛指揮使若有所思地點頭。
許煙杪又道“而且,揚州足夠繁華又文風極盛,他們如果強烈反對什么,待到以后的科舉,揚州學子定然會支持禁裹腳這個政策。只要每三年一次上來的官員里有不少反對聲音,裹腳之風就起不來。”
“可是揚州城就在那里,跑不掉,隨便過去看看不就露餡了”
這點經歷過現代的許煙杪非常有發言權“沒事,就靠馬車和船運的那個路程,就算有人專門去看了,去辟謠,也很難掀起風浪。”
別的不說,現代網民有十億,不還是聽風就是雨,哪個地方一有什么事就傳得全國沸沸揚揚,本地人出來辟謠都沒用,就算官方下場,也依然有人對謠言深信不疑。
當然,不能拿現代舉例。
許煙杪換了個舉例事件“比如你如果說哪個皇帝眉眼端正大氣,沒人感興趣,你如果說哪個皇帝是鞋拔子臉,絕對傳得飛快,而且辟謠好幾百年都辟謠不掉。”
錦衣衛指揮使“”
聽上去真的難以反駁。
許煙杪再換個例子,這次,他說了楚史的內容“比如衣冠南渡后的大楚,楚宣宗你知道吧史書怎么傳的當時大楚被宦官把持朝政,堂堂天子仰宦官鼻息,楚宣宗只是王爺的時候就裝瘋賣傻,在鬧市中大喊大叫,還搶別人的食物吃,還睡在那里,好幾天沒醒,噢,還有夏天烤火說自己冷,導致宦官輕視他,把他推上皇位,然后他暗地里奪權,把那些宦官砍了,又勵精圖治,讓本來氣息奄奄的大楚回光返照,中興了幾十年。”
錦衣衛指揮使點了點頭“確實如此可是有什么不對”
難道史書記載不對許煙杪靠神器知道什么內幕消息
許煙杪“但是現在民間一提起這個皇帝,第一反應就是野史里的內容。”
許煙杪“第一反應就是這個皇帝敢吃屎。”
野史記載,楚宣宗裝瘋賣傻到睡豬圈,吃豬屎。
許煙杪“第二反應就是這個皇帝敢大街上裸奔。”
還是野史記載,說楚宣宗特別豁得出去,大白天當著全京城人的面披發赤足裸體,到處露鳥狂奔。
正史不一定保真,但野史一定夠野。
錦衣衛指揮使懂了。
所以給揚州造謠之后,大家一提起揚州,就是“那個文人、商賈乃至販夫走卒都喜歡折磨女人讓女人裹腳的城市”。
而揚州人肯定不可能清白讓自己被潑臟水。他們一定會反擊。
只要他們反擊,帶領文人風潮,那文人更會視令女子裹腳為恥辱。
錦衣衛指揮使的聲音明顯比之前激動“我這就去寫奏章,請示陛下”
造謠啊不,羅織罪名這種事,是錦衣衛的老本行了
*
“你們聽說了嗎揚州早就流行裹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