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夫人道“自家兒子不好,就別遷怒他人了。眼下要緊的是和月,這孩子心思這么重,可怎么辦才好。”
話說到這里,辛道培也是莫可奈何,五郎和離了,媳婦要改嫁,他這昨日公爹,又能站在什么立場上說話呢。
這里正傷嗟,見銀素走了進來,向辛道培夫婦肅了肅道“我自己如何,已經不去想了,只要和月好好的,我這輩子就守著和月吧。”
居上很心疼她,“阿嫂,你這樣,豈不有負人家嗎。”
鄭銀素掖著淚道“我去向人家賠罪,就算我對不起他吧。”
上首的辛道培沉吟良久,半晌下了決斷,“人不能失信,既然五郎沒這造化,你該改嫁便改嫁。孩子離不開你,唐家若是愿意接受,你把孩子帶過去養著,等她大些了再送回來。辛家畢竟有這樣的家業在,將來孩子議婚錯不了,總之先以和月為重,別讓她小小年紀,受了委屈。”
眾人大感意外,鄭銀素起先也呆怔了片刻,待回過神來,撲通一聲便跪下了,伏在地上痛哭失聲,“父親多謝父親”
子嗣一事,家家都很看重,尤其辛家這樣的大族,等閑不會讓骨血旁落。所以辛道培作這樣的決定,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和一條小命比起來,那些世俗的東西都是題外話,都不重要。
居上真有些佩服他了,趕緊奉承“阿叔真好”
辛道培聞言苦笑,“阿叔不是食古不化的人,原本就是你阿兄做錯了,何必拖累別人。讓你阿嫂重新得個好姻緣,那畜生不配,就讓他孤寡一輩子吧。”
所以這種大事,還需家主回來才能定奪。李夫人這時也松了口氣,為這事牽腸掛肚那么久,現在干脆有了決斷,大人孩子兩下里都得宜了。
也可能真是母子連心吧,銀素來后,和月漸漸好一些了,及到申時前后也能起身喝點水了,清醒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抱住母親問“阿娘,你不走了吧”
銀素笑著摟緊她,“阿娘不與和月分開了,阿翁回來了,答應讓和月跟阿娘走。”
后來初十那日,銀素與唐義節如期成婚了,婚儀上就有和月小小的身影。
二叔與二嬸隨了好大一份禮,二嬸說“權當我們替五郎賠了不是。還有和月,以后在唐家吃住,總不好讓人替咱們養孩子。”
唐義節呢,對和月很好,回門那日抱著和月,個人倒像一家人。這場鬧劇前后折騰了一年光景,就這樣收場了,五嫂算是幸運的,嫁了苦等她多年的郎子,今后應該會過得很好吧。
反觀五兄,不知現在飄零在哪里,又有怎樣的人生際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