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只四腳獸,而且是極為常見的狗子,宋元喜渾渾噩噩跟著小和尚進入寺廟內。
然后,得到一大盆干凈的齋食。
小和尚見狗子不吃,不由低頭說道“旺財,你不是最喜歡吃這些餅子嗎這可是方丈親自做的,你小時候經常偷跑到寺廟里,一吃就是好幾個。”
宋元喜抬頭看,小和尚咬著干巴巴的餅子,就著一碗清水,卻是吃得歡快。
這樣的食物,估摸著也就在饑荒年代才能吃得這么香吧
反正對他來說,無論是上輩子還是這輩子,都沒這么“寒磣”過。
“汪汪,汪汪汪。”我不吃,硬巴巴的餅子,手藝太差,不如霧光居士烙得好。
小和尚“唉”了聲,很干脆將盆里的二個餅子拿起,放進自己碗里。
“汪汪”唉不是,我的狗碗里,啊不是,你怎么還吃狗的東西
小和尚似乎聽懂了,摸摸狗頭笑瞇瞇,“方丈說了,民以食為天,唯有感受百姓甘苦,方能體會五谷輪回佛法。”
佛法
如此說來,自己要感悟的第一道佛法,就是五谷輪回
很快,宋元喜的想法得到驗證,之前喂自己的那個小和尚,佛號浮屠。
宋元喜瞧著眼前稚嫩的臉蛋,矮小的身材,實在難以想象,這會是日后的佛子浮屠。
也是第一次,他瞧見了滄瀾界佛門的那位已經圓寂的方丈。
“浮屠,這狗你從何處尋來我瞧著十分機敏,似乎有些慧根。”
方丈看到狗子的一瞬,便感受到其圍繞周身的佛韻,雖然很淡,但容不得人忽視。
這樣的生物,若非前世積德,便合該就是佛門瑞獸。
于是乎,宋元喜的佛法感悟之路,從跟著小和尚浮屠,轉為跟在方丈身邊。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宋元喜隨著修為緩慢提升,外在表現更加聰明。
方丈十分欣慰,大手一揮,專門為其制定相關的佛法功課,“旺財,你日后就和浮屠一起,隨我上早晚課。旺財啊好好學習佛法,我佛門還未尋到瑞獸,說不定你就是佛祖天賜。”
宋元喜已經十分習慣方丈做得干巴巴的餅子,這會兒正四仰八叉躺著,抱著半塊餅子吭哧吭哧啃食。
聞聲,也不過甩甩尾巴,權當聽不懂。
方丈卻是笑容和藹,一把薅起狗子,帶著前往大殿,“旺財,五谷輪回乃是常理,然貪吃是罪,你雜念太多,想要當得佛門瑞獸,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今日,我便教你往生佛法”
宋元喜被遏制住命運的喉嚨,一口餅子卡在那里,上不去下不來。
他“嗚咽”叫喚,拼命的掙扎,最后被逼急了,竟是脫口而出,“老禿驢,你趕緊放開老子狗命不保,狗命不保了”
方丈不禁詫異,沒想到學習佛法百年,不過煉氣四層的普通大黃狗,還未化形,就已經能夠吐露人語
“好好好佛祖保佑,既是通人語,日后傳授佛法就更方便了。”
宋元喜跟著方丈學習佛法的第五百年,浮屠已經長成,不日就要下山歷練。
臨走前,浮屠十分不舍,與狗子道別,“旺財,佛門凋零,我走后,你要好好陪伴方丈,多學多思多想,少吃少睡少叫喚。”
頓了頓,又是一句,“山下百姓家中的老母雞,不要再去偷了,你那滿嘴油香,瞞得住誰呢不過掩耳盜鈴罷了。”
宋元喜聽得耳根子生繭,沒想到浮屠竟是老媽子類型,但想起對方一下山就被騙了盤纏的事情,又忍不住提醒。
“浮屠,你下山歷練要收起自己的良心,你也多學多思多想,遇事不要慌,先拿出水晶球刻錄下來,若是遇上要出靈石的,先想想為什么,又或憑什么”
交代半天,宋元喜又想起自己日后和浮屠的相遇,本想再叮囑兩句,但又怕蝴蝶效應,索性一句也不提。
浮屠在方丈和宋元喜慈愛的目光中,下山去歷練。
方丈看著唯一的弟子離開,并沒有多少感傷,反而摸著狗頭,欣慰說道“浮屠佛心堅毅,此次下山歷練,必定有所收獲。他日若能尋回佛門,我也就無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