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死以后
新帝李鉞,有一個過世三年的竹馬。
竹馬名叫祝青臣,和新帝同年生,兩人從小一起長大,親如兄弟,形影不離。
后來新帝出征,征討諸侯,祝青臣便留守鳳翔,操持大小事宜,為前線軍備軍糧。
新帝對其信任非常,祝青臣年紀輕輕,才剛束冠,就已經是鳳翔城的掌權人,總攬農耕狩獵、軍政大事,新帝甚至將私庫鑰匙、兵權虎符都交給他保管。
只可惜,這位祝大人的身體不怎么好,是從娘胎里就帶出來的弱癥。
若是平日里好好將養,做個富貴人家的閑散公子,或許能夠平安終老。
偏偏他生在亂世,慈悲心腸,一心想要平定天下,救蒼生黎民于水火之中。
于是嘔心瀝血,輔佐新帝。
三年前的一個冬日,草原游牧部落侵擾鳳翔,祝青臣出城巡查士兵守備,回程路上,天降大雪,一行人被困在雪中不過半日。
可是回去之后,祝青臣便受了風寒,發起高熱,一病不起。
喝藥悶汗都無濟于事。
就這樣拖拉了四五日,一天傍晚,祝青臣似乎有所好轉,面色紅潤起來,整個人也有了精神。
他吃了一碗熱氣騰騰的奶皮酥酪,靠在枕邊,讓侍從們把這陣子積壓的文書拿過來。
他花了半個時辰,召見城中官員,將所有事務安排妥當,確保滿城百姓能夠安穩度過冬日。
他又見了自己的朋友們,與他們說笑,叮囑他們,前線戰事吃緊,他的喪儀排場不宜過大,不要鋪排浪費,更不要動搖軍心。
等到朋友們察覺不對勁的時候,已經是天黑了。
祝青臣斜靠在枕上,只說了一句“不要告訴李鉞,不要難過。”
說完這話,他整個人就軟軟地倒了下去。
朋友們猛撲上前,圍在他身邊,握著他的手,大聲呼喚他的名字。
不知過了多久,朋友們聲嘶力竭,失了力氣,跌坐在地,像是終于接受了祝青臣已經離開的事實。
朋友們在祝青臣剛剛批復過的文書里,找到了他對自己喪禮的安排。
停靈在文淵殿,棺材去西街鋪子定一個,十兩銀子的就夠了,鋪子里還會送香燭和紙錢。
朋友們不必太過悲痛,若是實在思念,想起他時,給他寫一篇祭文就好。
下葬之時,更不需要什么陪葬品,把他小時候玩過的玩具、寫過的文章,還有小時候李鉞幫他修好的那個木馬,和他放在一起就好了。
他說自己跑不動,要靠那個木馬帶著他。
他還說自己命淺福薄,年紀輕輕,受不起排場太大的喪禮。
但所有人都知道,他只是想省錢。
前線戰事吃緊,他不想在這種事情上花費太多。
一切按照他的意愿進行,唯有一件
朋友們還是派人把這件事情告訴了遠在前
線的李鉞。
他們都清楚李鉞和祝青臣的情意,也知道李鉞的脾氣。
若是不告訴李鉞,等李鉞回來之后,只怕會瘋魔。
結果,他們派去送信的人前腳剛出去,李鉞后腳就回來了。
原來早在前幾天,李鉞得知祝青臣被困雪地,纏綿病榻的時候,就已經安排好了一切,馬不停蹄往回趕。
只可惜,還是遲了一步。
祝青臣被送到文淵殿,安頓下來之后,李鉞才趕回來。
終究沒能見到最后一面。
李鉞扶著棺材,不敢置信地伸出手,去觸碰祝青臣冰冷的臉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