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后力氣加重,他揉搓著祝青臣的臉頰,捧著他的臉,用自己的臉頰緊緊地貼著祝青臣的臉。
在燭火照不見的地方,趁所有人都看不見,李鉞緊緊地抱著祝青臣的臉,細碎的親吻落在他的臉頰上。
直到親衛上前,把他拉開。
緊跟著,李鉞拿著祝青臣穿過的官服,爬到屋頂傷、城墻上招魂,又請了方士道士來作法。
折騰了三天,屋頂上積雪厚重,李鉞站在白茫茫一片之中,痛哭出聲。
哭過之后,李鉞打起精神,開始操持祝青臣的喪禮。
原先那個十兩銀子的棺材不能再用,附贈的香燭和紙錢也不能再用。
李鉞給祝青臣換了一個十六人抬的厚重棺材,殿中粗布全部換成了絲綢,蠟燭也換成了長生燭。
朋友們把祝青臣臨終前批寫的文書給他看,李鉞只看了一眼,便暴跳如雷。
“什么福薄命淺祝卿卿是天底下福氣最深厚的人我說他配得上,他就配得上”
為了配得上祝青臣,李鉞在鳳翔城匆匆祭天登基,給祝青臣擬了一個長長長的封號。
三日三夜,他坐在文淵殿里,抱著一塊厚重名貴的木頭,拿著刻刀,一筆一劃將封號刻上去。
他又召見了城里的幾個文官,讓他們給祝青臣寫一篇文章。
他說,祝青臣出生之時,天降異象。
他還說,祝青臣是神仙下凡,如今不過是回天上去了。
官員們都是和他們一起長大的,對李鉞的話有所懷疑,李鉞便道我和祝卿卿從小一起長大,他是不是神仙,我能不知道嗎”
沒有辦法,官員們只能按照李鉞說的來寫。
喪禮法事持續了七七四十九天。
李鉞派人在鳳翔城外緊急開鑿了一個陵寢,暫時把祝青臣的棺槨放在里面。
李鉞在陵寢前起誓,不到三年,一定把祝青臣接去京城。
做完這些事情,李鉞便帶著祝青臣小時候用過的一截短短的毛筆,重新奔赴戰場。
祝青臣從前就叮囑過他,凡事莫出頭,韜光養晦為上策。
可是如今,各路人馬之中,李鉞率先稱帝。
這同時引起了各路叛軍和朝廷的注意。
他們一起向李鉞發難,同時將矛頭對
準李鉞。
最嚴重的一次,是敵方將領嘲笑李鉞。
他們說,就死了個祝青臣,他怎么跟死了姘頭似的
李鉞騎在戰馬上,戴著頭盔,手持長戟,登時紅了眼睛,策馬入陣,把敵軍將領全部斬落馬下。
最后一個將領,正巧就是嘲笑得最厲害的那個。
他跌在馬下,屁滾尿流地求李鉞放過他。
李鉞沒有猶豫,手起刀落,那人圓滾滾的腦袋落在地上,滾得很遠。
這下子,所有人都知道了,死掉的那個祝青臣是李鉞的逆鱗。
陣前叫罵,就算是罵李鉞本人,也不能罵祝青臣。
可就算他們什么都不說,李鉞照樣戰無不勝。
他率軍一路南下,勢如破竹。
好幾次被暗算,身受重傷,也攻城不誤。
三年后,李鉞攻下京城。
他把前朝皇族、貪官污吏斬殺殆盡,安排好京城守衛,便馬不停蹄地趕往鳳翔。
他要把祝卿卿接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