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午飯的時候魏玲喊上林大姐和陸合歡,幾個人一起去食堂。
林姝隨口說起想再給家里買輛自行車,現在對她來說自行車票并不難弄,陸紹棠和陳燕明都能幫忙,甚至楊淑敏鄭潔也能幫忙弄到,她是覺得150180的價格太貴了。
普通人一個月工資才三十,一輛自行車真的要全家省吃儉用一年才可以買。
她尋思要是能買到二手的就好了。
魏玲笑道“你別想好事了,這年頭誰家買輛自行車都當寶貝,不可能賣二手。即便家里有特殊情況,自行車帶不走,也會被親朋好友買走的,根本沒機會出二手。”
至于買什么廢品自行車自己組裝
別做夢了,自行車那么珍貴且耐操,一輛能騎幾十年。
有些人家三四十年代的自行車還在騎呢,如果真的報廢不能騎,那也就意味著無法修理,更沒有可能自己買回去組裝了。
所以還得買新的。
林大姐知道林姝想幫娘家買自行車,這樣林躍林父他們出個門兒也方便。
錢肯定是借,娘家自會還的。
她道“還是買輛新的吧,能用許多年呢。”
林姝想想也是,前世大舅家有輛自行車好像是六十年代末買的,但是兩千年以后還在騎,大舅保護得好不讓自行車隨便淋雨暴曬,定期上油保養,輪胎不好就換輪胎,真就能騎一輩子的感覺。
那質量杠杠滴。
她就不想什么二手自行車了,干脆弄自行車票買新的,回頭讓婆婆和大嫂帶回去。
吃過飯,林大姐跟著陸合歡走,林姝和魏玲溜達一下聊聊天,然后就坐公交車回家屬院兒。
原本她以為孩子們會在樓下和小朋友玩兒,結果沒見到人,反而有倆老太太告訴她孩子們去托兒所了。
林姝跟倆老太太道謝,又抬腳去了托兒所。
托兒所就是幫職工看孩子的地方,這里是不會放寒暑假的,晚上放學都晚一些,隨著大人下班時間來。
林姝進門就碰到一個帶黑框眼鏡穿著藍黑色套裝梳著女干部頭的老太太,正是杜園長。
老太太雖然腰板兒依然筆挺但是看起來神情有點落寞,看到林姝她眼前一亮,主動招手打招呼,“小林同志”
林姝忙跟她問好,“杜園長,孩子們又給您添麻煩了。”
杜園長“絕對沒有他們是我見過最懂事的小孩子了。”
說起盼盼和甜甜杜園長就剎不住話頭,各種夸獎的話隨口就來,“這倆孩子長大許多,更懂事卻又沒有丟掉童真,小林同志你教育得好呀。”
林姝忙謙虛道“是我們家大人言傳身教。”
她一直不肯把盼盼和甜甜表現優秀的功勞攬到自己身上,認為是孩子天性聰慧善良,又有爺奶等三觀正的長輩言傳身教,所以他們才會越來越優秀的。
杜園長只覺得她也越發謙虛,不驕不躁,忍不住要和
她聊關于孩子教育的問題。
“我一直強調孩子教育是大事,父母不能當甩手掌柜,可很多家長根本意識不到這個問題,他們覺得養孩子就是放羊”老太太把林姝當做知音,因為林姝曾經給教育部門寫過一封重視教育的建議信,開始對林姝傾訴自己的教育理念,吐槽從領導到家長對教育的忽視
林姝靜靜地聽著,可能因為自己死過一次,且前世身體不好過于咸魚,她養成了一種順其自然的性格。
順其自然,順應時代潮流,順應自己的身體情況等等。
一個人奮斗或者躺平,是他的精力決定的。
如果他是一個閑不住的人,讓他躺平也不可能,如果他是一個精力不足的人,再怎么打雞血他也飛不起來。
教育也是一樣的。
脫離了時代環境去談教育,是沒有實際意義的。
從古至今,社會教育、家庭教育已經幾經變化,就算是未來的幾十年,教育理念也是隨著經濟的變化不斷變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