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樣子付飛蓉是下功夫自學了的,至少通篇的音符她都認識,就是唱譜不順暢,完全沒有絕對音高,一個小節的旋律她要嘗試著唱,得十幾秒鐘才有個大概。
楊景行也不急,慢慢吃喝,在旁邊看著也不提醒。半個小時后,付飛蓉終于把幾頁譜子哆完了,額頭都冒汗了。
楊景行說“哼一遍。”
付飛蓉哼了一遍,斷斷續續的錯誤百出,真是慘不忍聽。楊景行打開電腦,放鋼琴的旋律給付飛蓉聽。
付飛蓉至少聽出來一點“我唱快了。”
楊景行說“你把3給我,回去多聽聽,揣摩一下,別著急這個是旋律,這個是伴奏,你熟悉點了就放著伴奏唱。”
付飛蓉的嫂子過來問“盼盼是不是也要買個電腦”
楊景行說“最好有。”
“買,買”這嫂子挺大方的。
等楊景行拷貝好,付飛蓉拿著3戴著一邊耳機聽了一遍后幫楊景行倒啤酒,毅然決然的說“我要是不行,就算了。”
楊景行說“我尊重你的決定,不過我覺得你行。”
付飛蓉咬下嘴唇“我努力。”
楊景行又笑“別有壓力,唱歌而以,你以前怕過么。”
付飛蓉呵呵“這不一樣還要什么嗎”
楊景行說不用了,然后堅持結賬了走人。付飛蓉追著問“我能讓冉姐教我嗎”
楊景行說“行,不過她教的不一定就是最好的。”
付飛蓉點頭“我知道了。”
星期四,楊景行和齊清諾繼續去欣賞百花齊放杯,上午聲樂作品完了后下午開始器樂作品。真是熱鬧,這種各樣的樂器都上去了,還有民族大鼓敲得震天響。賽事是不接受電子音樂報名的,所以楊景行和齊清諾的作品都在編曲和配器上做了改動。盡管如此,可還是有些作品有點非主流的味道,說好聽點就是具有試驗性質。說更好聽點就是是真正的藝術,而不是商業音樂。
駱佳倩這么評價一首長達十分鐘的二胡作品“冗長無趣。”她自己寫的那首歌是吉他伴奏,很女生的主題,一路的溫柔憂傷,不難聽也不優秀,但是作者都是愛自己的作品的,如同父母愛孩子。
反正這一天四五個小時下來,除了聽見自己的作品,大家都挺無聊的,但是給每一件作品的掌聲都是熱烈的。有幾件出自專業人士之手的鋼琴幾重奏,弦樂幾重奏得到了一致認可,但是也沒什么新意,估計永遠不會大范圍演出。
直到最后時段,楊景行和齊清諾才共同的覺得一首笛子獨奏不錯,有新鮮而濃郁的風味,也不非主流。作品介紹說作者是個鄉下農村的老人,根本不懂什么理論知識,作品還是地區的文化單位幫忙整理送上來的。
看來有生活的真的不一樣。
齊清諾也問起楊景行昨天晚上有沒有教付飛蓉唱歌,付飛蓉對歌曲本身又有什么評價,然后就說“她也太純粹了點能透漏一下你有什么打算嗎”
楊景行說“暫時沒長遠打算。”
好不容易挨到星期五,中午楊景行和齊清諾一起吃餃子過冬至節,楊景行要三十個豬肉白菜,齊清諾十五個酸菜的,還互通了有無。
下午一共還有十來首作品,齊清諾和楊景行的一前一后,但是沒壓軸。云開霧散的陣容比較大,民樂的部分都還在,就是沒了電吉他和電子琴,取而代之的是小號長號跟定音鼓。
總的來說還是一件不錯的作品,構架清晰,旋律得體,配器編曲都不落俗套,就是整體旋律上不是特別醒耳。評委打分也是分很多項的,齊清諾在個人特色上應該有比較高的分。
接下來就是楊景行的雨中驕陽,按照楊景行送的總譜,賽事主辦方還是給他配齊了一個銅管組,一個弦樂組,還有豎琴,小軍鼓,黑管,鋼琴。鋼琴并不是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