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青年男子坐在竹林之下,彈琴讀書。
桌子上的茶冒著氤氳的熱氣,縈繞在琴音中。
青年男子旁若無人,繼續彈琴、讀書。
一曲盡,一卷完
青年男子才停止下來,站起身來靜靜地望著眾人。
“青娃,他們是來找你的”,李建國道。
“嗯”
該來的終究會來,李長青點頭道。
“李師,這位是中科院數學研究所的李秉仁教授”,顧存明向李長青介紹道。
“李李師,您好”
李秉仁沒想到李長青居然是一位青年,瞠目結舌地道。
“李教授好”,李長青微笑道。
“您可曾向數學學報投過一份關于證明哥德巴赫猜想的論文”,李秉仁問道。
“當初寫論文只是想試一下世界三大數學難題的究竟有多難而已”,李長青點頭道。
“您的試探可解決懸著幾百年的難題,在國際上引起廣泛的關注”
李秉仁見李長青一副毫不在意的樣子,激動的心情反而平靜下來笑道。
“舉國都在尋找論文的作者,李師卻在山中彈琴、讀書,真是好雅興”
顧存明折服于李長青的心境,噓噓道。
“華羅庚華老將畢生精力都投入在數論領域的研究,卻沒能證明哥德巴赫猜想”
“您證明哥德巴赫猜想后,業界提議給您頒發華羅庚數學獎,您看能否去一趟燕京”
李秉仁帶著諸位泰斗的意愿而來,對李長青道。
華羅庚數學獎兩年頒發一次,要求年齡在五十歲以上。
但之前沒人會想到證明哥德巴赫猜想的李長青,居然是一位不滿三十的青年。
“地里種著菜,山上養著雞呢”,李長青道。
“種地、養雞,怎么比得上華羅庚數學獎”,楊懷鳴勸說道。
“華羅庚數學獎可是國內三大數學獎之一,李師真地要放棄么”,顧存明惋惜地道。
“看見這座山沒”,李長青指著木屋后的巍峨青山道。
“嗯”,李秉仁等疑惑地點頭道。
“這不就是華羅庚數學獎嘛,為什么要舍近求遠去燕京呢”,李長青道。
“一座山而已,跟華羅庚數學獎有什么關系”,陳潮平不解地道。
“華羅庚數學獎的意義是什么”。李長青道。
“通過表彰做出學術貢獻的數學家,來傳承華老的精神”
李秉仁本身就是評選委員之一,自然清楚華羅庚數學獎的意義。
“華老的精神是什么”,李長青道。
“努力奮斗,刻苦專研”
華羅庚初中畢業卻成為數學大師,李秉仁道。
“以前鐘南山是一片荒山,我來之后,開墾出百畝菜地,搭建養雞場”
“地里種的菜,山上養的雞,就是我的華羅庚數學獎”
李長青的語氣平平淡淡,卻有無窮地說服力。
李秉仁第一次遇見有人拒絕華羅庚數學獎,但無從反駁。
“整個華夏都在尋找哥德巴赫猜想的作者,可以開個新聞發布會,讓事情告一段落”
顧存明知道李長青不喜俗事紛擾,折衷地道。
“嗯,但必須在谷陽縣內”,李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