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誠則明矣,明則誠矣。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
李長青晨鐘暮鼓般讀書聲在山村里傳播,如同一個深不可測的漩渦瞬間就將在場的所有聽眾都吸引住,難以抽離其中。
出自中庸,論述誠與明的關系人能夠明白事理,就可以確定自己內心所向的目標,以至去指導自己的行為由于人天生性善,也可反躬自省,自己的行為是否合于心中向善的本性,即真誠真誠與明白事理,互為促進,相輔相成“自誠明”是說由真誠而明理“自明誠”是說由明理而真誠。
無論是出于天性或是教育的結果,一個人處世立身的原則都應是為仁行善,自覺自愿,不為外在力量所促使,做到這樣,人就能達到至真至純,至善至美的境界。
但在現實生活中,工作時,如果以真誠待人,反而容易引起各種矛盾,只好虛假的面具對人笑臉相迎,與人相交,真誠往往遭受到欺騙,哪么真誠不可取嗎
實則不然
李長青書聲里中闡述的真誠,針對的自己,而非其他人。對自己真誠,在與其他人的交往中以人為鏡,明辨得失,改進自己的過錯,對自己更加真誠
一些向往真誠但又害怕真誠或者因為真誠受過傷了而留下心里陰影的人發現自己的誤區,終于理解真正的真誠以前不真誠的人聽完李長青的讀書聲后,亦在反思自己,慢慢得到凈化
聽眾們沉浸在思緒中,李長青悄然離去。
“永健、和平,李長青大師呢”
趙桂中向來率真,反而清醒得比較早,向楊永健、秦和平問道。
“啊,趙主席,你剛才說什么”,楊永健、秦和平驚醒,滿臉茫然地問道。
“剛才不是讓你們盯著點李大師嗎,都夢游似的,李大師都不知道跑哪去了”
,趙桂中頗為惋惜地道。
“趙主席,這個沒辦法呀,李大師的讀書聲就像有魔力,情不自禁地就陷進去了,跟隨著書聲經歷一場洗禮,當醒過來的時候,李大師就不見了”
楊永健露出無辜的表情,無奈地說道。
“在李大師開始讀書之前,我就在心里告誡自己,一定不能沉淪到書聲里,但李大師一開口就什么都忘了”,秦和平汗顏道。
“哎,也不能怪你們,只能說李大師對國學的造詣太深,讀起書來就像神話里的佛陀講法一樣在李家坳小學等李大師讀完書再找他是不可能了,看來要改變策略”
趙桂中嘆口氣,沉吟道。
“要不明天早上我直接去李大師回去的路上等著,這樣就可以避免今天早上這種狀況”
楊永健雖然很想聽李長青讀書,但也想在現場見識下李長青的書法,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情況下,只能忍痛做出抉擇。
“這個方法不錯,我們今天就先回去吧,明天再來”,趙桂中滿意地點頭道。
人群散開后,金珠藥業的施工隊來到村里翻新李家坳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