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了,這個報紙是五文錢一份。”
“張二說這一份他們東家沒收錢,都拿去送人了。第二份才開始往外賣,現在賣得比較少所以沒有額外分錢給我,但等以后賣得多了,還會再分我一些。”
不過因為報紙賣得并不貴,而且柳州境內識字的人也有限,所以張二剛才也說了,屆時分給他的稿費不會太多。
這也在傅文鈺的預料之中。
畢竟他出這個主意,目的只是迅速擴大名氣,多賣一些話本而已。按照古代的這種識字率,以及柳州小報的成本及價格,能分給他的也有限。
“這,這,還能這樣”
周氏驚訝極了。
自家兒子在寫話本的事她是知道的,甚至還看過,但沒想到他給書坊出個主意也能得到一大筆錢,比夫君在世時掙得都要多。
這讓她又驚又喜,心情復雜。
傅文鈺則沒想這么多,他照例把銀票給周氏,讓她收好,然后道“娘,我們是不是應該再建幾間房”
“我們現在住的地方太小了。”
傅文鈺環視了一圈道“娘你看,因為家里沒有堂屋,所以客人來了得請到我的臥室里去,很不方便。而且廚房也只是用茅草簡單搭建的,下雨天還會漏水。現在我們家有五十兩銀子了吧,不如請人加蓋幾間房,以后也方便一些。不但有待客的地方,妹妹也能自己住一間房,我也可以單獨有個書房。”
據他了解,這個時代的守孝,并沒有嚴苛到非要在墳前結廬而居,餐餐青菜豆腐,不見油水的地步。科舉不行、嫁娶不行、大辦喜事也不行,但只是想蓋屋子,讓家里人住得寬敞一些還是可以的,官府也不會管。
總不能長輩過世,子孫就不過日子了吧
所以聽到傅文鈺這么一說,周氏也點頭,“是這個理。”
“不過建房子的事,還是得先問過你祖父。娘是婦道人家,你的年紀也還小,建房子這樣的大事,還是得請你祖父幫忙拿個主意才好。”
傅文鈺想了想,覺得她說得有理。
建房子不是買房子,看好了付錢就行,而是要從買磚瓦、打地基、上梁等一步步做起。傅文鈺和周氏,一個沒建過房,另一個也沒建過房,不是合適的人選。而如果要找人,傅文鈺就只想到了族長和傅大石。
族長不合適,他的人情不能用在這時候。
所以傅文鈺干脆提了一包點心,到上房找傅大石了。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