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文鈺把自己今天寫的那部分話本拿出來給她們看,周氏看完后抹著眼淚道“這王員外一家總算是團聚了。”
而傅蓉則興奮,“太好了,這個可惡的張嬤嬤,終于得到了報應”
“這人換了人家的孩子,還顛倒黑白不肯承認,實在是可惡。哥,你寫得真好,這樣的惡人就應該關到大牢里,流放得遠遠的。”
話本里張家人的結局,就是被英明神武、明察秋毫的包大人關押在大牢里,后判處了流放兩千里的刑罰。至于張嬤嬤的親孫子王富貴,這個因為張家人的私心,享受了十幾年富貴生活的孩子,則稟明大理寺后被押到菜市場斬首了。
這是傅文鈺根據記憶里的朝廷律法寫的。
按照本朝律法,王富貴這種無緣無故殺人的人是罪不可赦的,尤其是當事主不肯諒解他的時候,他只有死路一條。
所以王富貴不但被砍了頭,還要賠償劉慧一大筆錢。因為他其實是張家的孩子,因此包縣令判決這筆錢從張家的家產中出。
而張家人雖然罪大惡極,但張狗剩還活著,所以他們能撿回一條命。但要賠償王家人和劉慧,并且流放后也不可能回來了。即便幾十年后回來,但田地沒有,錢沒有、屋子也沒有了的他們,在平安縣也活不下去。
某種程度上,他們也應了張嬤嬤的那句誓言,不得好死了。
傅文鈺覺得這是一個比較合理的結局。
傅蓉對這個結局也很滿意,她仔細地看著張家招認的那段內容,感慨道“原來張嬤嬤早就有了換子的心思,所以聽穩婆說王太太快要臨盆了,就傳信回去,讓自己的兒媳婦喝了催產的湯藥,搶先把孩子生了下來,真是可惡。”
“她甚至在知道了王富貴腳底有個紅痣之后,竟然用血在張狗剩的腳底也點了一個紅點,欺騙剛生完孩子,精神不濟的王太太。”
“真是太壞了,人怎么能這么壞呢”
傅蓉憤憤不平,盯著那幾張紙看了又看,嘴巴也嘟了起來,“這個穩婆也很壞,如果不是死得早,也該被關起來。”
“或許她的早死,也是報應呢”
故事里當年那個收了張嬤嬤錢財,替她隱瞞真相并且幫忙換子的穩婆,早在事發前就死去了,所以文中并沒有被抓拿歸案,只罰沒了財產。
至于話本里的其他人,比如老翁的女兒劉慧,也比如王員外一家以及張狗剩,當然是按照傅文鈺最初的設定,開始自己的新生活。
劉慧除了得到張家的賠償外,王家也另外再給了一筆。所以她的后半生衣食無憂,做著喜歡的事,嫁給了青梅竹馬,同時也是文里另外一位幫她前后奔走的人。
而張狗剩改名為王一善。
經歷了真假少爺風波的他,不再被張家人的態度所困擾,和王家人生活在一起后整個人脫胎換骨。幾年苦讀之后接連考中了秀才和舉人,然后進京考中了狀元。并且得座師看中,將女兒嫁予他為妻。
此后多年,王一善牢記百姓疾苦,還跟當年的縣令包大人,后來的大理寺卿學習了如何斷案,成為了一個人人稱頌的好官。
至于這里面的包大人,那是傅文鈺的私心。
因為前世對包青天的斷案印象太深刻了,所以在構思縣令這個人物的時候,他一下子就想到了頭頂月牙的包大人。正好他穿來的這里并沒有這個人物,所以便寫了上去,這也算是另外一種程度上的慰藉吧。
這個結局傅蓉是沒有什么意見的。
不過周氏卻有微詞。
當然,她并不是覺得傅文鈺寫的話本有什么不好,而是覺得傅蓉小姑娘家家的,看了這話本后一會兒一個壞人,一會兒又是一個流放、此外嘴里還說著關起來、死、報應等等不太妥當的話,實在不是大家閨秀的做派。擔心她看多了這類話本會移了性情,還流露出了以后不要她再看話本的想法。
傅蓉聽后低下了頭,小聲辯解,“我,我沒有。”她就是一時情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