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這里,他準備結束跟劉少爺的對話,畢竟再交談下去也沒什么意義,而且如果被對方發現自己就是傅文鈺的話,也是挺尷尬的一件事。
正好這個時候,小一把他的茶葉蛋和點心都端了上來。
傅文鈺正待拿起一顆茶葉蛋,忽聽到劉少爺好奇問道“喂,我是劉昌淼,你是誰啊”
他的手,就這么停在了半空。
“咳咳,我,”傅文鈺拿起一顆茶葉蛋,沒有看向旁邊,免得被他們發現端倪,然后一邊剝蛋殼一邊低聲回答“我叫周鈺。”
父親姓傅,母親姓周。
他叫傅文鈺,也叫周鈺,沒毛病。
旁邊安靜了下來。
不一會兒,對面的臺子上便響起了奉先生的聲音。
“諸位客官,今日我們講的是平安縣的王員外,他家里的孩子被奶嬤嬤換了的故事。此故事曲折離奇,比唐員外家發生的還要稀奇幾分吶。”
“話說那一日,王員外知道了獨子殺人的事”
是真假少爺。
聽到這里,傅文鈺突然想起了一件事。
真假少爺發表未久,他第一次來到這家茶樓。當時眼前的這位奉先生講的是三柳先生的那篇樵夫,然后贏得了滿堂喝彩。講完一段后客人們依依不舍,于是起哄讓他再講一段,對方講的便是真假少爺的開頭第一章。
當時傅文鈺還在心里嘀咕,不知道他有沒有給版權費。
后來他問了張掌柜,得知這種說書先生,是依靠于各大茶樓、酒樓、瓦舍甚至是青樓等地生存的,所得會跟場地主人分攤。
他們說的書,有兩個渠道。
一個是自己寫的,一個是從書坊里買的。
有才能的會自己寫,沒有這個水平的則是看客人喜歡什么,亦或者看最近市面上最火的話本是什么,然后買回來練習。之前三柳先生的樵夫是市面上最火的話本,所以奉先生說的就是樵夫。
樵夫這樣篇幅的,大概三天說一輪。
這些說書先生,除了買書之外,是不會另外再給書坊付錢的。書坊如果不滿意他們說自家的話本,只要告訴一聲,他們當天就能換本子。
與他們類似的還有戲班子。
但戲班子不但家大業大,而且更能掙錢,排一出戲的成本也更高。所以他們看中了一本書后,會額外再付一筆錢給書坊,以圖穩定。而書坊會按照比例和作者分,這種改編的額外收入,得靠書坊撐腰作者才能平安拿到。
因為在這個行業里,能開得起書坊,并且能印書的,都是背景強大的人。其中不乏本地的大商人,或者書香世家,甚至部分還有官府那邊的背景。
所以戲班子不敢輕易得罪。
柳州城最出名的兩位話本作者,一個是三柳先生,一個是孫秀才。他們都有話本被戲班子買去改編,不過因為三柳先生喜歡寫志怪傳奇,他的話本大部分改編難度都很大,因此說書先生喜歡三柳先生的,而戲班子更青睞孫秀才的。
才子佳人,是戲劇永恒的熱門題材啊。
傅文鈺當時知道這件事情的時候,還好奇問過有沒有人看中他的真假少爺。但遺憾的是這篇話本跟唐家的事相似度太高,戲班子的人還在觀望之中。
沒能影視化,傅文鈺還是有些遺憾的。
不過想到過些日子普通版和精裝版都賣完之后,自己應該能分到大幾十兩。傅文鈺便又開心起來,就著香氣四溢的茶葉蛋和松軟的點心,聽起了奉先生的講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