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一次只印十本,那就虧不到哪里去。畢竟書這種東西,只要保管得好,別說年了,就是十年八年也壞不了。”
“不過現在嘛,不印了。”
張掌柜拍了拍身側的那摞匣子,“五十本正正好,賣完就賣完了吧。”畢竟書坊做的是長久的生意,比起印太多壞了口碑,還是少而賺的好。
傅文鈺松了一口氣。
他剛才說的時候,還擔心張掌柜不聽勸呢。
畢竟賣一套就能賺七兩,利潤還是非常豐厚的。他最近跟張二混熟了之后,聽對方提過幾句,那就是像開元書坊這種開在城市中心的書鋪,其實不怎么賺錢。好的時候一個月也就賺個一百幾十兩,差的時候甚至是幾十兩。
比不上唐家的其他鋪子。
所以他很擔心張掌柜經不住誘惑。
精裝話本,他可是當做奢侈品在做的,如果胡亂印刷,搞壞了市場的話,那非常不利于以后的其他話本售賣。
如今兩人達成一致,那是再好不過了。
接下來的時間里,張掌柜請傅文鈺在那些新印的精裝版簽上名字,然后再讓伙計給客人們一一送去,只剩下沒賣出去的七本留在桌上。
而在簽字的間隙里,傅文鈺也知道了,不但精裝版的預定出乎了兩人的意料,普通版的亦是如此,賣出去的比預期多。最后統計下來,在柳州城內賣出去的加上未來幾天要送到其他州府分店的,普通版一共賣出去了一千九百套
印房白天印刷,晚上點燈裝訂,到如今堪堪做出來兩千套。
張掌柜當機立斷,決定再追加六百套。
這次傅文鈺沒有阻止,因為六百套的話往各處分一分,一家店鋪大概也就幾十套,哪怕最近賣不出去,多放一點時間還是能賣出去的。
而且賣不出去也不要緊,只要印了他就有錢拿。
所以這一天,傅文鈺都很開心。
他的小部分讀者們也開心。
劉昌淼便是其中一個。
劉家在柳州境內雖然不算是大戶人家,但因為劉舉人考中了舉人功名,并且劉家大少爺在很小的時候就考中了秀才,所以一家人在柳州頗有臉面。更別說他們家世代耕讀,是世人眼里的書香門第,所以并不缺錢財。
如今劉舉人和劉大少爺在京城求學,家中除了劉老太太和劉太太外,就只有劉昌淼一個孩子,所以他要什么就有什么。
最近只在話本上吃過癟。
他那天從茶樓沖出去后,本想馬上去開元書坊找傅文鈺質問的,但走到半途突然冷靜了下來,然后打道回府。
但他心里一直記掛著。
王富貴到底是不是王員外的親兒子
若是,他決定以后再也不看傅文鈺的話本了,若不是,他又很好奇真相是什么。那位包大人可是說了,若是父子,血必定能夠相融的。
難道是張家使了什么手段
忐忑間,小廝拿著一份小報和一個精美的木盒跑了進來。
“少爺,少爺”
小廝興奮地喊道“送來了,送來了,您定下的話本送來了”
劉昌淼豁然站起,“快給我”
他倒要看看,真相到底是什么
柳州小報和木盒,同時放在了桌上。若是平時,劉昌淼定會先拿起柳州小報,追看新一期的話本,但今天他看都沒看小報一眼,還嫌它礙事,一把掃落。
“快打開”
小廝動作利索地打開了木盒,然后兩人就看到了木盒里面放著一本書、幾小卷畫、制作精美的書簽等,這些書簽里有花形的,有人形的,還有動物樣式的。有幾張書簽的樣式連家中藏書頗豐的劉昌淼都沒見過,很是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