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臺上的珍娘則紅著臉害羞,哪怕是遠遠看著,也是一副天真爛漫的少女模樣。
孫秀才頓時起了幾分興致。
隨后,幾位求親者陸續上場了。
求親者一,求親者二
前面幾個求親者出場的時候,觀眾們都沒什么反應,不管是第一次看還是第幾次看,大伙兒的目光都集中在臺上。
但當一位身著布衣,打扮得非常俊俏的男子出現后,有部分觀眾忽然開始竊竊私語,當他唱著“若得珍娘為妻,必珍之愛之,相伴此生”的時候,更有人激動地喊了出來,“他是個騙子,別把珍娘嫁給他。”
不過臺上的劇情不以觀眾的意志為轉移,最后珍娘的父母還是選擇了那位自稱是卜世仁的男子為婿,而看珍娘的表情及動作,也是很滿意的。
隨后舞臺被分成了兩部分。
一部分以屏風和移動的木墻為主,再加上搬上來的桌椅成了喜堂,上面的紅色囍字絕對不容錯認。而另一半則布置成了閨房模樣,一身紅色嫁衣的珍娘,正坐在梳妝臺前,有些忐忑和緊張地跟丫鬟說話。
這時,孫秀才旁邊一位年輕些的秀才道“咦,這就有趣了。”
“你們看,這上面的是喜堂吧,拜堂成親用的。而旁邊的這間是珍娘的閨房吧,他們這是將臺上布置成了要成親的模樣。”
“一目了然,一目了然啊。”
“有趣,真有趣。”
這位秀才的話,在戲樓的其他地方也有人說。
傅文鈺便聽到旁邊有位男子道“怪不得你說一定要來看看這出戲呢,它還真的跟別的戲不一樣。不但能聽得清楚明白,不讓人睡著,還有這樣的稀奇看。”
“嘿,原來大戶人家閨房是這樣的”
“還有這故事,就像是在我眼前發生的一樣。”
“今天還真是來對了。”
類似的話在茶樓各處響起,而接下來,除了對臺上布景的贊美,觀眾們還稱贊臺詞清晰、簡短、易理解,并且情緒也隨著珍娘的命運變化而變化。
當臺上再次分成兩部分,一邊是衣裳破舊的珍娘滿懷希望地挖野菜,另一邊則是一身錦袍的卜世仁神情溫柔地與貴女花前月下。
觀眾們頓時憤怒了。
因為這出戲的特殊演繹方式,觀眾們的視線是跟著珍娘走的,看著她高興出嫁,看著她與卜世仁琴瑟和鳴,看著她被卜母、卜小妹等人欺負
那就好像是在看鄰居家的小姑娘。
所以脾氣暴躁的,此時已經憤怒地開始咒罵起來。
“卜世仁這個狼心狗肺的東西”
“若不是珍娘,他哪有今天”
等看到卜世仁寫下休書,娘家侄女來揭露真相的時候,他們的聲音再也壓不下去了。
“什么,珍娘沒有孩子,竟然是他們害的”
“那個老不死的竟然敢如此對待珍娘,她究竟是如何有臉說珍娘生不出孩子的就為了讓珍娘生不出孩子,更好地拿捏這個兒媳婦,她竟然做出這樣的事”
“還有卜世仁也不是好東西”
“他早就想著將來娶一貴女為妻了,所以才會支持其母給珍娘下毒,為的就是騙取珍娘的嫁妝和她家里的扶持。為了不影響他將來的婚事,珍娘生不出孩子就更好了,這樣貴女一進門,生的也還是嫡長子、嫡長女。”
“太可怕了,卜世仁真是喪心病狂”
討伐聲此起彼伏,讓早看過數次的傅文鈺都嚇了一跳。
好在長喜班班主很快就出來平復觀眾們的情緒,這才得以讓拉下去的幕布再次拉開,演起了最后一幕,卜世仁下場凄慘的劇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