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境界以朝廷的官位為界,分實銜和虛銜,實銜指的是朝堂及地方上的那些相公們,比如縣令便是實銜。虛銜指的則是像我一樣,通過世俗歷練,達到了對應水平的人,虛銜也會被授予官位品階。”
“比如我,如今便是正四品。”
“至于另外一條,便是出世。”女夫子的語氣有些艷羨地說道“出世指的是某些才華橫溢的天才,他們甚至不需要科舉,也不用考慮年歲,只要寫出了能傳世,能被文曲星認同的詩詞歌賦、文章、話本、小說等等便能修為猛進。”
“比如前朝的曹植,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出世當天,他便官拜三品。而孔圣人在論語完成的那一刻,即便他當時無官無職,也可一夜之間白日飛升。”
“所以修為如何,官位便如何。而你是一品、二品,并不是說你是朝中的某位大人,而是你的修為到了某個層次。”
“哪怕一個種田的老農,他也可以是一品。”
“所以你們可明白了”
盛文與其他小孩齊齊點頭,脆聲道“明白了”
于是接下來,他們便開始了學習。
春去秋來,五年時間過去了。盛文及二牛也從三歲孩童成長為了八歲的小少年,并且認全了夫子教導的常用字,可以開始進一步的學習了。
新課的老師是一位男夫子。
他外表看起來是四十來歲,不茍言笑。
“君子有三藝,一曰書、二曰法、三曰侶。書是你們立身的根本,法是保護自己的本事,而侶則是你們精進自身的輔助。”
“我要教你們的是法。”
隨后他面無表情地一揮手,一排排兵器便從他的儲物袋內飛出,然后齊齊落在了空闊的練武場兩邊,引起了小孩們的齊齊驚呼。
于是男夫子嘴唇微勾,“選一個吧。”
又一年,一個老態龍鐘的婆婆、一個昂首挺胸的少年、一個表情平和的農夫,一個抱著一把琵琶的女子等等十余人緩步入內。
“我們教的是侶,也就是掙銀子的本事。”
“你們想好自己將來要做什么了嗎若是沒有想好,可以試學一年后再選一門專精,但人的時間是有限的,不成進士終為螻蟻,切記不可貪多。”
眾小孩齊齊應“是”。
一年后,已經十歲的盛文從學堂出來,朝著家中方向走去。
他旁邊的是小伙伴茍二牛。
今天的二牛表情苦惱,沒有了往日上躥下跳的活潑勁,“盛文,夫子說明天就要選擇自己是去煉丹還是去種田,亦或者是養靈獸了,以后直到我們考中秀才都只能學那個,不要分心。”
“可我還不知道以后要做什么。”
“你要選什么啊”
盛文早就想好了,毫不猶豫地道“我選煉丹。”
因為他爹是種地的,時常能種出好藥材。而他娘則是一位煉丹師,練出的破瘴丹很受歡迎,盛文在爹娘的潛移默化下對煉丹很感興趣。
二牛撓了撓頭,“煉丹啊,可我不會,上煉丹課的時候,我險些把夫子的煉丹爐炸了,這不適合我。”
盛文想了想,給出一個建議,“要不去養靈獸”
養靈獸也是一個很有出息的工作,好的靈獸能被訓練成戰寵,比如靈馬靈獅等等,而差一些的比如靈兔,也能賣出去填補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