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公主顧蘅、七公主顧蕪、八公主顧菡,算上五公主,這是四個草字頭,也是一組。
詩怡悟了,天佑帝取名時肯定是有點強迫癥在身上的。
到了九公主這,就取名為“瑟”,和大公主的“琴”對應上了。
詩怡接著往下看,十公主取名“梨”,因為她出生的時候梨花開了。
十一公主,也就是她的名字是“詩怡”,正好與十一諧音。
詩怡
這兩個名字都不錯,但明顯看得出天佑帝的敷衍。
其實大多數公主的名字都挺敷衍,目前有寓意的,也就是大公主、五公主和九公主,還都是生母取的。
至于皇子的那些名字,大多數也來源于美玉備選,由天佑帝看心情分配一個。
詩怡拿出背誦課文的勁頭,才將他們的名字和序齒全部對應上。
往常,在宮中記住序齒即可,對皇子公主很少有直呼其名的機會,但在顧朗的教育改革中,名字的運用會越來越頻繁。
以姓氏加x郎、x娘的稱呼,會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增強宗族凝聚力,這是顧朗不愿意看到的。
他也要淡化“長幼有序”的概念,轉而推行“能者居之”的思想,才能讓序齒靠后的孩子有機會冒出頭來,不被哥哥姐姐們憑年齡壓著。
分班考試的卷子由顧朗親自出題,目前還在擬初稿,詩怡倒是和他討論過學制的相關事宜。
按本朝例,皇子三歲啟蒙,六歲被送到弘文館讀書,和諸多貴族子弟們共同接受教育。
顧朗了解過他們學習的內容,都是些經史書法,圣人名言,算學律學等可作為選修課。
公主的學習就更簡單了,啟蒙只學完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就行,近年多加了一本蒙求。
學完這些基礎教材,接下來就全憑個人興趣,和生母的要求嚴格與否。
勤勉如大公主,經常待在秘書省的著作局內閱覽書籍,偶爾還會請教弘文館的授課博士。
不愛讀書的,學完規定課程后再也沒沾過課本。
她們平時就學點女紅刺繡,琴棋書畫;更懶一點的,就只顧吃喝享受,反正天佑帝根本就不管,沒提過什么要求。
這當然是不行的,顧朗準備進行大刀闊斧的教育改革。
弘文館是正式官署,除了給貴族子弟授課外,還承擔著校正圖籍、參議禮儀的任務,與其改它,還不如新開學校來得省事。
宮中收拾出一處宮室,名為清暉殿,顧朗重新提了字,寫了招牌,打算建立清暉幼兒園和清暉小學。
六歲及以下的孩子讀幼兒園,其他孩子參加分班摸底考試,小學不設年級,分為天、地、玄、黃班,不論年齡,什么知識水平讀什么班。
小學順利讀到天班,并成功畢業后,就可以進入到清暉中學,這部分構想先放著了,顧朗只是在設計圖中提前留出了場地。
先讀完小學再說唄,“升入中學”是吊在前面的胡蘿卜,不會那么輕易讓人得到的。
總要激發起他們的斗志,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培養出最優秀的人才。
詩怡用完早膳,將兄弟姐妹們的名字又復習了一遍。
內侍常平進來匯報,說拾翠殿賢妃給她送了些禮物。東西已收入庫房,他將禮單呈上。
詩怡看了眼,文房四寶一套,都是難得的好東西。
她點頭表示知道了,和身邊的人隨口說道“是昨天送蛋撻的回禮嗎賢妃好客氣哦。”
正在給她梳頭的是白露,昨日也在殿內服侍晚膳。
她只是個普通侍女,特別想獲得升職機會,在她的認知里,要實現這個目標,就得讓公主看到她的好處。
于是她說“依奴婢看,賢妃的心機可深著呢。”
“啊”詩怡不明白。
白露“昨日,陛下明明是來看您的,偏九公主要出風頭。她想分薄陛下對您的疼愛,賢妃又裝模作樣送了禮,想踩著您得一個好名聲。”
詩怡
詩怡沒有接話,待白露出去后,叫來了她的上司立秋。
“給她轉崗,安排點別的活,以后不用上前伺候了。”
宮斗勿cue,她只想做大鄴朝的快樂咸魚。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