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并不是二十一世紀的新生事物。其實早在一九八三年,上海自行車二廠試制成功永久牌DX-130電動自行車,這是我國有記錄的并形成產業化的第一款電動自行車。它采用150W柱式電機、24V轎車用普通鉛酸蓄電池,此車84年投入生產,至91年共生產了4.5萬輛,其中出口805輛。1995年清華大學研制出采用輪轂電機的電動自行車。
到現在的一九九九年的時候,上海的千鶴、蘇州的小羚羊、南京的大陸鴿在電動自行車的研發上陸續獲得突破。他們生產的電動自行車均采用36V/10Ah免維護鉛酸蓄電池和后輪驅動的輪轂電機,在各項性能指標上結束了多年徘徊的局面,首次獲得了市場的認可。從此,電動自行車進入了快速發展的道路。
所以,今年林濤要生產電動車,技術其實已經基本成熟,市場需求也在加大,正是一個好時候。
世界上三輪電動車,一八八一年就問世了。
但在華夏,三輪電動車還真沒出來。至少那些研制電動車的廠家,目標還都放在兩輪電動自行車上。
三輪電動車后世分為家用型、運貨型和工廠型。林濤的意思,主打家用型,兼顧運貨型和工廠型。畢竟單生產一種,會失去一些市場。
電動三輪車的生產并不復雜,其原理和兩輪電動車差不多。林濤現在要做的,就是想去目前能夠生產兩輪電動車的廠家,他想把電池技術購買上,然后自己設計生產三輪車。
最不濟,也要加盟,但要把生產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在林濤的預料中,那幾家出名的兩輪電動自行車廠家,目前應該還沒有把主意打到三輪電動車上。
因為在后世,林濤記得很清楚,三輪電動車問世并普及的時候,比兩輪車晚的多,而且出名的品牌并不是那幾個兩輪自行車廠家。
這就給了林濤莫大的機會!
林濤的第一站,是上海自行車二廠。
永久、鳳凰、飛鴿自行車,這品牌曾經在數代人心目中,有著深刻的印記。
當初有這樣品牌的一樣自行車,那是要接受仰慕的目光的。
不過林濤在接連找了幾家比較出名的電動自行車廠家后,就打消了加盟或者購買技術的想法。
這年頭,電動自行車沒有專利,因為很久以前就有人研制了。而電動三輪車更是沒專利,只要你設計好,買來電池,裝好電機,安裝好車架,試車成功,然后申請合格證等各方面的手續,就可以生產出售了。
算一算,很簡單!
林濤和賓館里,和羅朝陽兩個人,把事情給列了一下。
最主要的,是購買電池和電機。目前林濤手里還沒有電池的技術。他也不太想自己研制。就算他給別人指條路,現在好像也太超前了些。實際上林濤手里是有一份關于更先進的電池的技術大致名稱原理的。不過他說不清楚,畢竟他是一個學農的,對那些復雜的物理知識,眼暈。而關于電機更復雜,林濤只知道無刷電機和有刷電機,知道無刷電機好像后世更受人追捧,至于原因就不清楚了。
還是先按老路走,把路子趟開后,再研發吧。不求太快,比別人快一兩步就行。
然后,就是關于三輪電動車的外觀設計。
林濤并沒打算標新立異。后世那么多的三輪電動車牌子,樣子就那幾種,他覺得,夠用了。沒必要自己另搞一套。畢竟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還有,就是電機的購買和車架加工的生產線。
這個技術含量不高,就是麻煩一些。
林濤和羅朝陽兩個商量了一下,讓羅朝陽打電話,從綏來又召來了兩個幫手,他們三個人負責最后一項工作。
而林濤,則主要負責電池和設計工作。
林濤先去上海找了一家設計院,想要設計一下三輪車的外觀。
其實他已經有腹稿了,就想讓人幫忙實現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