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村口,已經是中午了。
可以看到不少人在家門口乘涼——這個村子的規模不是很整齊,宅子都是依地而建,路不是很直,家家戶戶門口都種著大樹。有小河在村里環繞而出,算是山清水秀的地方——如果村后面那個小土包也算山的話。
不過林濤看得出來,這村子還真不富。因為沒有一輛專門用來汽車行進的路。村子外面柏油路從市里通到村口,雖然有不少的坑,但總算不錯。
但村子里還都是土路。這路一下雨——林濤都不忍心去想那酸爽的感覺。
路不過三米寬,兩輛汽車并排是不行的。林濤在有的家門口看到有螞蚱腿(手扶拖拉機)停著。
村子里的確有二層樓,不過純水泥抹出來的墻面,沒有絲毫的裝飾。
富也有限吧。
汽車勉強能往里開,一開始杜同山還很興奮的介紹著這一家是誰家,那一家是誰家,那最闊氣的二層樓是村支書的等等。
但越往后,他的話越少,直到最后,沉默了。
林濤知道,這是一種名叫“近鄉情怯”的情緒。
曾幾何時,自己也有過類似的情緒。
這很正常。
汽車緩緩的停了下來。林濤沒有說話,等著杜同山開口。
外面,有喜歡熱鬧的小孩圍著車好奇的看著。看樣子,這村子里能來輛車,也算是不大不小的事情了。
甚至可以看到不少大人站在院門口張望著,大約是好奇著是誰家來的親戚啥的。
還好林濤停在一個十字路口,不在人家院門口,不然引起誤會就不好了。
幾分鐘后,杜同山才指了指右前方的一個院子說道:“那個,就是我們家。”
林濤看了一眼,有點明白了。
院子是土墻,年代久了,已經有了缺口,有修補過的痕跡,不過掩不住破敗的感覺。
房子是土房。這一路過來,土房還是有幾家的,不過大都是用磚墻砌出來門墻,再用大鐵門,但這院子,就是純土墻,門也是老式舊木門。門也是修補好多次,木頭顏色都不一樣。
從這里看過去,平房頂上也是修補過好幾次的,椽子頭兒都有壞掉的。
只是院門口打掃的干干凈凈,不像有些院門口,家庭垃圾很多。
“走吧!”林濤發動了車子,“這房子,的確該修修了!”
車子停到門口,林濤還沒停穩,杜同山已經急不可耐的下了車,直接奔院門而去。
林濤苦笑,看來自己還得充當個搬運工了。杜同山此刻心里都是家人,恐怕壓根想不到車上還有那么多東西吧。
東西都是杜同山買的,林濤只是買了些禮物。這是杜同山孝心的一部分,不能代勞。
院門一推就開,里面顯然有人。
“爸,媽!”杜同山大聲喊著,快步往里走去。
林濤從車里提著兩個大袋子緊跟在后面,那群圍著車的小孩不知道誰喊了一句:“杜家老大回來了!”
然后四散回家通報消息去了。
林濤啞然失笑。這就像是某件大事發生的時候,四周通常都會有各方勢力的哨探一樣。
小院雖然看著很樸素,但打理的干干凈凈。
“哎……同山回來了?”
從屋里,走出一個老人來。
林濤不用猜,只看一眼就能確定,這是杜同山的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