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名字簡單到林濤都覺得實在太符合華夏傳統特色的杜家村呆了三天,林濤和杜同山才告別熱情的鄉親,開車回城。
如果不是林濤說公司現在不缺人,而且需要的是高技術人才,只有公司在西疆的分公司才要普通的力工,不然的話出來的時候至少要帶著五六個小伙子出來。
這些都是和杜同山沾親帶故的,至少是堂兄弟一類的。
在農村,這應該很正常。不說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話,既然富了,那么帶著親戚一起發財,不很正常嘛?
只是西疆,把他們嚇住了。
林濤覺得,自己要改變內地人對于西疆的印象,還真是任重道遠啊!
這三天,林濤是真切的感受到了杜家村人的熱情。
倒不是說鄉親們趨炎附勢。只是人情大抵如此。如果杜同山沒衣錦還鄉回來,你如果湊到杜家二老那里打聽杜同山的情況,會不會讓二老難堪?
鄉親們還是很樸實的。
這個樸實體現在了對杜同山的林濤的態度上。
三天里,喝了五場酒。除了一次是村支書請的,剩下的都是在五服以內的長輩家里。名義都是以杜同山出息了,杜家村大部分都姓杜,沾親帶故的,這些鄉親也都為杜同山有了出息而感到高興。
最后一天,是林濤私下里提議,杜同山和父母商量后,在自己家的院子里擺下了席面,請村里的長輩、親朋好友和孤寡老人來家里吃一頓飯,席間,杜同山作為后輩,向大家表達了一番感謝之意,大家吃的很開心。一個長輩說,這要在古代,杜同山就算是進士一級的人物呢,放到外省那是要當父母官的。這娃出息了還不忘回村孝敬父母長期,這娃行!
林濤能看得出來,杜家二老臉上都帶著笑,笑的很開心。用老話說,面上有光啊!
林濤見到了杜同山還在上高中的弟弟和上初中的妹妹。兩個人衣服都很舊,不過干干凈凈。從這三兄妹身上,能看得出來杜家的家教非常的好。
用后世的話說,家風不錯!
臨走的時候,杜同山把翻新房子的事情給二老說了,林濤在一旁幫腔,大意是杜同山同在有錢了,家里有錢,二老再住這么破的房子,那不僅他臉上沒光,恐怕村里人也會說閑話的。
杜同山的父親想了想,同意了。
杜同山的一個堂兄是包工頭,攬下了這活,在杜同山即將離開的時候,他的這位堂兄拍著胸脯說,等杜同山下次回來,一定要讓他看到一棟嶄新的房子。不說全村第一吧,至少排前三!
村同山真的放心。
離開的時候,杜同山的母親擦著眼淚,畢竟這一走,至少幾個月回不來。而他的父親只說了一句話:“我們兩個身體還硬朗著,你在外面好好干!老板給了你那么高的工資,你可不能偷奸耍滑!”
杜同山無語的看了看林濤,林濤憋著笑替杜同山回了一句:“同山記著呢!”
車子漸行漸遠,杜同山一路無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