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樹種完,水澆過,不過一個星期,棗樹就已經開始發芽,長出嫩綠的新葉來。
林濤這段時間并沒有離開,每天都要看看棗樹的情況。
合作社的其他成員也是一樣。
留下的幾千棵棗苗也陸陸續續的補種下去。畢竟苗子的成活率不可能達到百分之百。
讓林濤哭笑不得的是,有些地方明明棗苗是活著的,也會被合作社的成員再補種一棵苗,他問起來的時候,對方還振振有辭的說道:“太稀了,種密一點兒!”
種了也就種了。反正這苗子沒打算賣,真要是最后浪費掉,還真不如種在地里。
保持一定的間距就好。
買走苗子的人也都時不時的過來看,照著學。林濤倒也不厭其煩的回答著他們的問題,好在這些問題都比較簡單,林濤也都能回答得上來。
半個月后,棗苗基本上都已經發芽,大部分已經開花,而此時,林濤從農科院請來的專家也過來了兩趟,就保花施肥和田間管理方面給了一些建議,合作社的成員們都聽得很認真,林濤這才放松下來。
這一段時間的忙碌,讓林濤突然覺得,自己的攤子鋪的太大,仿佛也不是什么好事。
他在哈薩克斯坦的時候,昭蘇那邊的承包的土地就可以播種了。林濤實在是回不了國,只好委托那邊的人幫忙播種,不然的話,一萬畝地,就算別人再給人情,一年的承包費也是大幾十萬,白扔出去實在是可惜了。
播的是油菜,這是林濤下一步的計劃中的重要的一環。
棗樹的事情告一段落,林濤喘口氣,正好張宏遠和祝文強約著喝酒,林濤也就去了。
還是在鳳凰樓,老板已經習慣了,早就準備好了包廂。
張宏遠最近心情不錯,工程進展的順利,林濤那兩個廠子的擴建雖然只是給了成本錢,但因為是在開發區建設,由于蝴蝶效應,開發區里倒又來了幾家投資的,這些投資人看到電動三輪車廠建設的不錯,也就直接找了張宏遠的工程隊,兩個不大不小的工程,也是小賺一筆,倒也讓張宏遠的工程隊名氣漲了不少。甚至還有石城那邊的企業也有打聽這工程隊的。
他來的最早,隨后是祝文強,反倒是林濤來的最晚。
看到林濤到來,張宏遠笑著問道:“小林,你那個棗樹種的怎么樣了?今年能不能吃到你種的棗?如果能的話,那我可就等著了!我內地的朋友多,每年都托我買很多的棗,今年如果你的棗可以的話,那我就指著你了。”
林濤笑著說道:“沒問題。”
兩世為人,他自然知道,自己摘的棗晾干吃起來的感覺和外面買的紅棗感覺是不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