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熙攘攘。
博覽會里的人衣著基本上都是比較得體的,而每個展臺都布置的很有品位。
這讓林濤暗自對比,逛迪恰會就像是趕集,到這里來看就像是逛超市,各有各的味道。
這里的確顯得很高大上,但少了幾分土氣。
每個展臺給了差不多的空間,可以容留不少的人參觀、洽談。
順著人流的方向,林濤和秦玥兩個邊走邊看,碰到感興趣的,也會留下來,聽一聽展臺上的人介紹。
因為是國際級別的,所以能夠看到有日本、韓國以及東盟一些國家的農產品。
當然,更多的還是國內各省份農產品。
除了糧食外,幾乎很少有初級農產品,多的都是二次加工的產品,比如罐頭、醬等。
畢竟初級農產品,特別是蔬菜、瓜果類,不容易保存。
人流中,林濤突然聽到隱約有人說“那日本人真是有氣魄,花這么大功夫搞出有機食品來”,林濤心頭一動,留意起來。
很快就來到了一個日本某株式會社的展臺前。
展臺上,播放著一部片子,配音用略帶些異樣口音的普通話介紹著。
大意是,日本人在黃土高原的東部承包了數百畝的土地,然后把這片土地撂荒,幾年都不種,任其長草,配音介紹,因為土地本身承受了太多的農藥化肥等化肥物質,這么放著,是養地。等地養的差不多,然后在這里種上牧草,不用農藥也不用化肥,然后在里面養著數十頭牛、數百頭羊。
這些牛羊就吃這里的牧草,然后牛羊的糞便,就在這里肥沃著土地。
林濤看了一半,就明白什么意思了。
不過他并沒有說話,嘴角露出一絲嘲諷的笑意。
等牛羊養的差不多了,這里的土地被分成兩塊,一部分專門養奶牛,一部分種植小麥等農作物。
奶牛產的奶,并不在華夏銷售,會專門空運去日本,以每升大約數百日元的價格,在專門的貨架上出售,供不應求。
那里種出的糧食也是同樣如此。
當然,在這里展臺里銷售的農產品可不是那塊地的,不過按介紹人的說法,這里出售的也都是有機食品,還有一些衍生產品,當然還包括一些非化學用殺蟲劑和除草劑。
展臺上的日本人用很流利的普通話介紹著他們的產品。
林濤就一個感覺。
很貴!
在這個年頭,能賣這么貴的產品,普通的老百姓是不太可能購買的,能買得起的,自然也不在乎這個價格,在乎的是那個名義。
有機綠色食品,無農藥殘留,無公害,綠色。
秦玥看完那個紀錄片,很感嘆的說道:“這些人真有毅力!能把地放這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