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一出,大家都不說話了。
方平是村子里開中巴車的司機,自己承包了這條線路,每天跑兩三個來回,在縣城有定點的上車點,村子里人也方便。
現在合作社里的人已經嘗到了記工分的甜頭。至少每個月基本上都有進項,家里花錢、娃娃上學的雜費不用愁了。而且現在合作社里的事情通常不累,累的活都雇人干了,這也是福利之一。
盧鵬的動作很快,縣電視臺見到現錢,也很給面子,第二天晚上就在黃金時間段播出了——盧鵬選的時間段是縣新聞和縣天氣預報中間的時間,這是本縣人最喜歡看的兩個節目。雖然是黃金時段,貴點兒,但無論是林濤還是盧鵬,都沒把這錢看在眼里——這廣告的效益絕對是值的。
很明顯,這種免費品嘗、自主采摘紅棗的模式還是引起了大規模的議論。
畢竟這年頭,這種水果品嘗采摘園正式在綏來縣出場,至少是十來年后的事情。
新鮮品種的水果出現,往往第一表現,就是貴。
就比如林濤給冷玉虎指出來的獼猴桃。第一次在綏來出場,是幾十塊錢一公斤。如果你去買的時候問攤主能不能嘗,那鐵定是不可能嘗的。
林濤記得綏來縣開發出來的比較出名的水果,是五月鮮桃和甘蔗,這是有記載的,在電視臺里經常播放的新鮮品種。好吃在其次,在這個冷庫保鮮還不流行的時代,本地桃子普遍在八月九月才熟的時候,五月就能熟的桃子自然會很稀奇。
但是,貴。也不可能免費品嘗。
于是,這免費品嘗,立刻就戳中了某些人的某點。
在這一個星期里,廣豐村立刻就成了本縣人民口頭八卦交流的熱搜地名。而紅棗自然也成了水果中的熱門。
要說這綏來縣吃過鮮棗的人并不在少數,畢竟不少人都去過內地,或者說都是內地遷過來的。
但綏來本地,甚至西疆北部,大面積種植紅棗的基本上沒有。
那么,鮮棗,就成了稀罕物。
現在能免費品嘗,一公斤五塊,聽起來也不算貴,有些人,還真就有了去的想法!
這事情雖然只是在綏來縣電視臺打的廣告,但很快就隨著人們八卦的傳播,傳到了外縣。
這其中,最積極的,不是那些想嘗鮮的,而是水果販子!
他們在其中感覺到了濃濃的商機和惡意!
這鮮棗可不貴啊!販來的話,肯定是能賣上錢的!
但這一廣播,誰都知道這價錢了,自己怎么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