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穎問“驢蛋,你帶我二伯的尼龍繩兒了不”
驢蛋點頭,完后給蘇穎看身后背的筐子里“帶了。”
蘇二伯的尼龍繩,是有一次去縣里給大隊辦事兒,碰巧幫了一個他們這邊兒建設兵團戍邊的士兵的忙,完后人家感謝蘇二伯送給他的。他們這兒就是邊境,是有建設兵團長期駐扎的,蘇二伯幫的那個士兵后來升團長了,完后負責跟當地的百姓們組織集體冬獵。
因著蘇二伯的關系,每年分給他們村兒的戰士,那都是身強體壯一個能打仨的好手兒,捕獲的獵物自然頗為豐厚。就為了這,雖然村里后來多了好些初中生高中生的,但沒一個人能給蘇二伯這個小學畢業的大隊會計干下去。
就平平無奇蘇二伯,老牛逼了。
驢蛋展示完繩子之后,問蘇穎“大丫姐,你要這繩子干啥”
蘇二伯這尼龍繩兒是正經軍用的,老結實了
,質量杠杠的好,護著一個成年人爬下山崖都沒問題。
想看壽南山寫的廢太子在七零吃瓜看戲第18章嗎請記住域名
其實到現在,蘇穎也不知道,當時老三蘇誠為啥要去那么危險的地兒摘果子。按理說,以蘇誠的性子,是不可能主動去做這么危險的事兒的,這背后肯定得有人挑撥。但很可惜,上輩子到了最后,蘇穎也沒從蘇誠的嘴里問出來答案。
但不管是為了什么,她先給這破果樹砍斷了,那就屁得果子也結不出來了,一了百了,一勞永逸。
蘇穎給繩子拿到自己背簍里頭去,一邊兒走一邊兒跟驢蛋說“驢蛋,原本這栗子樹是你發現的,你只告訴了老二,就算是你倆分,那這栗子也得是你占一多半兒的,但今天姐要用你家這尼龍繩兒,所以我們家多出幾個人,但是栗子還是咱兩家對半兒分,你看成不”
驢蛋8歲,老二蘇茂7歲,倆人年齡相仿,又是堂兄弟,在村里是玩兒的最好的,不管干什么都愛在一塊兒。
但親兄弟還得明算賬呢,何況他倆這還是堂兄弟,就算是關系再好,這涉及到了吃食的事兒,那就是最大的事兒了,蘇穎習慣先給這利益劃分掰扯清楚了,省得回頭因為這點兒小事兒,親戚之間再鬧矛盾,那不值當的。
蘇穎家一共出了四個人,雖然蘇諭算是湊數兒的吧,但看東西總歸還是能干的,一顆栗子樹上的毛栗子不老少呢,人多肯定干得快,這樣兩家人手的比例是三個半比一,那半個肯定是蘇諭,但到時候分栗子,就還是一家一半兒,相當于驢蛋少干活兒了,可蘇穎又用了驢蛋家的繩子,所以這么算就扯平了。
至于驢蛋告訴了蘇茂栗子樹的這個消息,這個倒是不用掰扯的特別清楚,因為兩家向來是這樣兒的,在后山發現了啥,都是互通有無的。
就雖然之前還沒發現蘇大伯是個大傻叉呢,但孩子們的眼睛是雪亮的,孩子嘴里說不出來什么大道理,但心里頭討厭誰喜歡誰,那可是表現得明明白白的。
就像是蘇二伯家的孩子,還有蘇老三家的孩子,那就算是跟村里的孩子們一塊兒玩兒,也是不樂意跟蘇大伯家的孩子一塊兒玩兒的,小孩子們的世界也是涇渭分明的呢。
驢蛋本來就沒想那么多,而且蘇穎的大姐地位可不是只存在于蘇老三家的,那是存在于相熟的一大片孩子堆里的,大姐都發話了,驢蛋自然是沒什么意見的。
驢蛋說“成,聽大丫姐的。”
你瞅瞅,這順溜兒話禿嚕得老熟練了。
嗯,這也是打小兒培養出來的。
五個小娃各自背著小背簍兒,愉快的爬上了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