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物業比較負責,出入都要查驗業主信息,樓下還有健身房、社區醫院、活動中心,以后祝爸祝媽住這里也不會無聊。
房主要移民國外,急著出手,看祝慈是個大明星,二話不說就答應了,還便宜了些,價格剛好在祝慈可以承受的范圍內,她痛快地簽了字。
等辦理完過戶手續,也到了該過年的時候,祝慈只把出租屋的家具和行李搬到了新房,沒來得及收拾,便帶著大包小包的禮物回了老家。
這幾年,隨著祝慈名氣地位的增加,祝爸和祝媽也漸漸成了家族里的中心人物。
來往密切的親戚們還好,新鮮勁兒過了該怎么樣還怎么樣,不過在大事兒上會多問祝爸祝媽的意見,但是有些八竿子打不著的遠方親戚就有點讓人苦惱了,不是明里暗里打聽祝慈的收入,就是想讓她帶自家孩子進圈。
好在祝爸祝媽沒被女兒的富貴沖昏頭腦,依舊低調地經營著自家超市,對親戚的無理要求也是盡量敷衍了過去,因為他們知道祝慈平時工作有多辛苦,不會拿這些小事去打擾她。
時隔兩年再次回家,里里外外煥然一新,都是祝爸祝媽用祝慈打給他們的錢添置的。
“你媽媽還在市中心買了兩套房租出去,一點都沒浪費。”祝爸悄悄對她耳語。
祝慈很開心他們用這筆錢改善生活,這說明爸媽把她當成了為家庭做貢獻的一份子。
家里的電視還放著重播的人間百味,祝媽躺在沙發上看得入迷。
祝爸一邊包餃子一邊調侃道“她天天都在看,好幾遍了,現在這部劇就是咱們家的背景音。”
“哎呀,拍的好嘛,你別說,我女兒從小也沒做過飯,劇里還挺像模像樣的,真會演”祝媽沉浸式看劇,時不時還會點評一番。
祝慈有些好笑和羞澀,放任她去了。
回到房間,祝慈本打算看兩篇文獻,寫寫論文,結果先收到了廖荃發過來一長串的策劃案電子版,都是過完年就準備開錄的綜藝。
“小慈,這些是陳玉第一批篩選出來的,你先看著,不滿意的話還有。”廖荃的語音中氣十足。
祝慈無奈地回復“大過年的,就別加班了吧,我又不急。”
廖荃卻不覺得有什么,她振振有詞“挑綜藝可比挑劇本容易多啦,反正在家也是無聊,早點定下咱們也能掌握主動權。”
見她心里有成算,祝慈也就不勸了,打開文檔仔細看起來。
現在文娛產業興盛,綜藝因為制作周期短、回報率高而頗受制作人們喜愛,題材類型也是五花八門,光是慢綜藝就有經營體驗、情感觀察、旅行、親子等等許多種類。
陳玉貼心地在每一個文檔里都標注了制作團隊、過往與明星的合作評價和預計的播出平臺,還有已經確定邀請的嘉賓,信息很全。
第一個是一檔旅游綜藝,節目組計劃邀請七位藝人駕駛房車自駕游,一路由北向南,或露營或住店,推廣國內一些鮮為人知的冷門景點。
祝慈本來覺得很有意思,但是一看后面大寫加粗的“有過數次惡意剪輯黑歷史”就放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