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世鏡和幾位編劇對祝慈的強勢加入倒是沒什么抵觸情緒。
都是在圈內混了多年的老人了,他們深知說多錯多,尤其在這種做不了主的劇組,干好分內的事即可,別的與他們干系不大。
而且祝慈在電影方面起碼要比半人馬公司更專業,新晉的票房冠軍愿意為了他們這個小項目費心,說出去還更有面子。
既然決定了要合作,商討合同細節的同時,祝慈這邊迅速行動了起來。
因為廖荃還要負責祝慈的主業,高妍便肩負起了重任。
她既有長期在劇組中工作的經驗,又掌握著祝慈密密麻麻的圈內關系網,剛好可以作為祝慈的代表參與到籌備工作中去。
祝慈自己則把大部分時間都用在劇本的研討當中。
那位原作者也在編劇團中,他叫曹承,比祝慈大幾歲,戴著一副厚厚的黑框眼鏡,非常清瘦寡言。
每次開會,別人都在積極發表意見,他卻很少開口,默默地縮在一旁,游離在團隊之外。
祝慈覺得,只有原作者最能把握作品的內核和主線,所以為了避免最終的定稿跑偏,她經常刻意關照曹承,鼓勵他發言。
漸漸的,曹承沒有剛開始那么緊繃了,時不時會鼓起勇氣,磕磕巴巴地給出幾句有可取之處的意見。
讓祝慈訝異的是,他還會在休息時悄悄對她說“你一點都不像代號g,你太漂亮、太耀眼了,觀眾一看到你就知道不一般,這種先入為主會破壞劇情的懸疑性。”
祝慈一點都沒有被看低的氣憤,因為曹承明顯是出于對作品的好意。
“你想象中的代號g是什么樣子呢我盡量向她靠攏。”祝慈把這句話放在了心上,拿出筆記本,準備一一記錄下來對照著分析。
對投資人兼主演這么不客氣,曹承本以為她會大發雷霆,都做好了被踢出劇組的準備,沒想到祝慈反而虛心問他的想法。
“呃,一定要很瘦弱、在人群中不起眼,而且有偽裝無害的違和感”曹承紅著臉,手足無措地把他腦海里的代號g相關一股腦告訴了祝慈。
祝慈知道塑造這個角色的難度,沒有仗著之前的成績就輕慢對待。
修改劇本的過程中,她本子上代號g的角色小傳也逐漸豐滿。
因為祝慈投注了大量心力,還不會對主創們的想法指手畫腳、強加干預,沙世鏡他們的積極性也被調動了起來。
大家群策群力,劇本的最終稿很快確定,命名為懲戒者。
高妍那邊招募美術、燈光等團隊的工作同樣進展順利。
其中,有一小半的工作人員之前在不同的劇組中和祝慈合作過,剩下更多的則是沖著祝慈高票房的名頭來的。
祝慈出道至今,無論是電影還是電視劇,每一部作品都遠遠優于其他人,這些業內都看在眼里。
她用五年時間,把自己打造成了一塊響當當的金字招牌,只要是有心想給自己的履歷增光添彩的從業人員,加入祝慈所在的劇組一定是第一選擇,更何況這個組還有她的投資,定有過人之處。
最在意的部分完成后,祝慈也不用再時時刻刻盯著,有高妍從中協調,她只需要定期關注一下進度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