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和廖荃初步達成了共識,但路還是要一步步走。
既然下定決心去創辦這么一個計劃,就不能急于求成,如果真那么容易,為什么圈里其他人不做呢
總有比祝慈地位更高、人脈更廣,還面臨職業瓶頸的演員,他們難道想不到自己培養人才嗎
無他,想做出一番成就,實在是太難了。
單純做演員,只需要讀懂劇本,吃透角色,配合其他工作人員把戲拍好就可以了。
可是當變成組局的人,看問題的眼光和處事風格都要有所變化,對那些養尊處優,沒有接受過太多高等教育的演員來說無疑是不小的挑戰。
有的演員也嘗試過投資潛力股,不是賠本就是反響平平,唯二兩個成功捧出新銳導演的中生,還在他們出名后遭到了背刺。
這還只是針對一兩個新人來下注,在祝慈的設想里,未來她需要一個龐大的人才庫來為她優秀的劇本和角色,難度不亞于白手起家創業。
再說了,那些有才華的編劇和導演一旦闖出點名堂,都會想要獨立主導項目,如果祝慈這里沒有足夠能打動他們的利益,人家又憑什么用寶貴的職業生命去成就她的美名
導演、編劇、演員,他們三方的立場和訴求有時候是對立的。
在等待陳玉做出初步方案的時候,祝慈也沒有放棄與各個劇組的接觸。
挖掘扶持新人不是為了提升她的圈內地位,祝慈沒有那么大的權力欲,她也不是慈善家,所有行為的出發點只有一個,那就是盡量延長自己的職業生涯,同時保證她一直有好角色可演。
因為一個還沒有落地的想法便耽誤自己的檔期,屬于本末倒置。
進入9月,學校已經開學,祝慈也準備在學習上多投入一些精力,彌補上一學年的空缺,所以和各位制片、導演的會面多安排在周末或晚上,行程比較緊湊。
平心而論,拿到金烏獎之后,有意向和祝慈合作的導演們個個都有金光燦燦的履歷,他們確實也是抱著誠意來的。
每一個遞過來的劇本,祝慈都會認真對待,通讀之后把自己的想法和問題記錄下來之后再去和主創見面。
這些劇本里,既有祝慈擅長的武打片,也有改編自真實案件、揭露社會現實的懸疑片,也不缺親情向的催淚片,幾乎涵蓋了往后一年里圈內待開的大部分項目。
就算近兩年電影市場回春不少,但是每年明確會開機的劇組也不會像電視劇那么多,這里面有多重考量在,祝慈手里的這些資源說出去是會讓不少人嫉妒到眼眶出血的。
遺憾的是,在和主創深入討論之后,祝慈總覺得這些劇本還差了些什么。
不是她自持影后的身份在這里吹毛求疵,祝慈常被人夸選本子的眼光好,那是因為她始終站在一個普通觀眾的角度在看劇情,而非以演員的身份。
這么說吧,有名氣的演員們常年身處在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環境里,吃住都有人安排妥當,缺乏普通人的生活經驗,他們挑本子可能只看角色人設以及劇情波折和反轉,無法立足于現實看透其中的邏輯。